梅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07-2020年) 下载本文

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序号 保护区所在地 保护区名称 保护区级别 护区 二级保护区 准保护区 水域保护区范围与保护目标 厂吸水点下游500米河段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陆地保护范围 4 兴宁市区 合水水库水源保护区 合水镇六管区刘屋山至白泡桥段的陆域,为合水水库合水水库133.3米正常水位线内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133.3米正常水位线向陆纵深100米集雨区。其余陆域范围类。 为合水水库133.3米正常水位线向陆纵深1000米集雨区。 合水水库入库河流上溯5000米河段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相应准保护区水域两岸河堤外坡脚向陆纵深200米的陆域。 表3.1-2 梅州市各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序号 保护区所在地 名称和级别 平远县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1 平远县 平远县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水域保护范围和水质保护目标 黄田水库全部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横水水库全部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陆域保护范围 相应258米等高线的水库集雨区,面积103.75平方千米 以县自来水厂取水点为中心,上溯9.85千米的集雨区,面积39035平方千米 黄田水库入库河流上溯15.73千米河段的水域, 水入库河流相应的二级保护区内的水域两岸向陆纵深150米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的陆域范围 横水水库入库河流下溯12022米河段的水域, 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长潭水库全部水域。以县自来水厂为取水点以,上溯3000千米,下溯300米内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蕉岭大桥至新铺大桥河段水域. 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出库河流相应的二级保护区内的水域两岸向陆纵深150米的陆域范围 长潭水库两岸山外侧250米等高线内的陆域;蕉岭大桥至长潭电站河段水域两岸向陆纵深200米的陆域 蕉岭大桥至新铺大桥河段水域两岸向陆纵深200米的陆域 2 蕉岭县 蕉岭县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蕉岭县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22

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序号 保护区所在地 名称和级别 大埔县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水域保护范围和水质保护目标 湖寮大桥至甲子口河段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甲子口至坳背轮泵站河段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坳背轮泵站至良背河段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虎局水库正常水位线内的全部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虎局水库入库河流上溯5000米河段水域. 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埔河抽水站起上溯7000米河段的水域。 水质保护目标为 Ⅱ类 河口桥至水寨镇大岭管理区上车村河段(约4000米)的水..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水寨镇大岭管理区上车村至转水镇五星管理区水南村河段(约4000米)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转水镇五星管理区水南村河段至柯树潭河段(约7000米)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3类 水寨大桥至水寨镇协和管理区白洋村河段(约4000米)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水寨镇协和管理区白洋村至横陂镇超群管理区高溪洋村河段(约5000米)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横陂镇超群管理区高溪洋村至锡坑乡罗陂管理区溪塘村河段(约7000米)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为3类 陆域保护范围 湖寮大桥至甲子口河段向陆纵深100米陆域 甲子口至坳背轮泵站河段向陆纵深100米陆域 坳背轮泵站至良背河段向陆纵深100米陆域 虎局水库正常水位线向陆纵深1000米集雨区 虎局水库一级保护区域界线向外纵深4000米集雨区 ;虎局水库入库河流相应的二级保护区内的水域两岸向陆纵深1000米的陆域 相应二级保护区水域两岸河向陆纵深2000米的陆域范围 相应一级保护区水域两岸河提外坡脚向陆纵深2000米的陆域范围 相应二级保护区水域两岸河提外坡脚向陆纵深1000米的陆域范围 相应准保护区水域两岸河提外坡脚向陆纵深500米的陆域范围 相应一级保护区水域两岸河提外坡脚向陆纵深2000米的陆域范围 相应二级保护区水域两岸河提外坡脚向陆纵深1000米的陆域范围 相应准保护区水域两岸河提外坡脚向陆纵深500米的陆域范围 3 大埔县 大埔县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大埔县饮用水源准保护区 丰顺县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4 丰顺县 丰顺县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丰顺县城饮用水源准保护区 五华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五华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五华河饮用水源准保护区 琴江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琴江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五华河饮用水源准保护区 5 五华县 23

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供用水情况。全市8个县(市、区)总供水量为20.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1%。在总供水量中,地表水供水19.26亿立方米,占92.3%,地下水源供水1.61亿立方米,占7.7%,在地表水源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9.70亿立方木,占50.4%,引水工程供水7.41亿立方米,占38.5%,提水工程供水2.15亿立方米,占11.1%。地下水源供水基本上是浅层地下水。见表3.1-3。

表3.1-3 梅州市各县(市、区)供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立方米

项目 总供 水量 蓄水 工程 引水 工程 提水 工程 地下水工程 梅江区 13883 3246 4512 4377 1748 梅县 41931 1 8893 16000 790 2248 蕉岭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兴宁市 平远县 14799 4992 8447 510 850 18395 2870 7530 4985 3010 26325 7360 14780 2550 1635 39712 21242 12520 2750 3200 39149 31032 3721 1293 3103 14505 7355 6545 285 320 合计 208699 96990 74055 21540 16114 全市总用水量为20.87亿立方米。全市用水以农业灌溉为最多,达12.1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8.3%,工业用水3.57亿立方米,占16.9%林牧渔畜用水2.79亿立方米,占12.7%,农村生活用水1.29亿立方米,占6.2%,城镇生活用水0.82亿立方米,占3.9%,城镇公共用水0.22亿立方米,占1.1%,生态环境用水(仅统计城镇)0.07亿立方米,占0.3%。见表3.1-4。

表3.1-4 梅州市各县(市,区)用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立方米

项目 用水 总量 农田 灌溉 林牧 渔畜 工业 用水 城镇 公共 城镇 生活 梅江区 13883 2886 1170 5820 660 2610 梅县 41931 22438 10860 5945 240 780 蕉岭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兴宁市 平远县 14799 7442 1220 4879 140 415 18395 10526 981 4500 120 763 26395 16033 2705 4545 225 854 39712 27032 4688 2938 436 902 39149 26474 3556 4933 303 1347 14505 8862 1261 3022 117 492 合计 208699 121693 26441 36582 2241 8163 24

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项目 农村 生活 生态 环境 梅江区 480 257 梅县 1618 50 蕉岭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兴宁市 平远县 653 50 1460 45 1923 40 3604 112 2415 121 713 38 合计 12866 713 污水处理厂方面,大部分县城还没有建成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但由于饮用水水源地多位于人烟稀少的地区,水源地水质状况受到污染情况较少,水质也可以得到保证。目前,梅州市各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是由当地城管、建设、环保和水利等部门和自来水公司按各自的职责共同进行管理,尚未成立专门的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机构。

3.2 城市经济发展相关规划

梅州市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关规划主要包括《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梅州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对水源地有影响的关键内容差不多,因此本报告以《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例,说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情况。

(1)发展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尤其是“十五”时期的相对较快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经济发展逐步加快。五年来,梅州市克服宏观调控、“非典”疫情及兴宁“8.7”矿难等因素影响,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14.0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9%,比“九五”时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3.0∶42.2∶34.8。人均生产总值7656元(按常住人口计),年均增长10.0%。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5.2亿元,年均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18亿元,年均增长19.9%。外贸出口3.7亿美元(含保税仓出口额),年均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亿元,年均增长14.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9亿元,年均增长2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3%,比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 (2)发展环境

具有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①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有利于梅州市在区域合作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为梅州市今

25

3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为梅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广东省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振兴东西北规划”,从政策、机制、市场、产业等方面为梅州市加快发展、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梅揭、梅河高速公路的贯通,改善了梅州的区域环境,进一步拓展了梅州市的发展空间。③“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确立和有效实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明确了思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打下的基础,特别是“十五”以来形成的逐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梅州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可能。

面临多方面严峻挑战:①加快经济发展的压力较大。欠发达、贫困落后面貌仍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与全省的差距仍在拉大,脱贫奔康任务较为艰巨;经济结构不合理,以粗放型、低层次产品加工为主的资源型经济仍占主体地位,资源、环境、安全生产压力增大,人均耕地面积少。②国内外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省内兄弟市之间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迫人,与省内同类地区相比,面临“后无追兵”的境地。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技术瓶颈”制约严重,影响梅州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劳动力素质偏低等“人才瓶颈”,更使梅州市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技术、高层次管理要素的需要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3)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5年打基础,10年翻两番,2020年全面达康”的总目标,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千方百计壮大经济总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梅州打下更为坚实基础。坚持以开放梅州为先导,以工业梅州为重点,生态梅州为基础,文化梅州为动力,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

开放梅州。主动开放是人类进步的趋势,是世界文明的潮流。封闭保守,百业难兴,必然落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契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以积极的姿态、宽广的眼界、博大的胸襟敞开山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