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 必备要点 下载本文

普通心理学板块

1.感觉(选择题):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概念理解:1.脑的机能,2.客观的,3.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4.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现象(选择题): 1)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温度觉适应:洗脚或洗手时 视觉适应: 明适应+暗适应 味觉适应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3)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像,也叫感觉后效。 正后像、负后像

4)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简答题) 1)相同点:

均为感性认识过程,均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均为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特征的反映。 2)不同点:

内容:个别属性——整体属性

产生过程:单一分析器——多个分析器

反映的性质:直接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 3)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基础。

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很少产生孤立的感觉。所以常常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3.知觉的现象(知觉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 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2)知觉整体性: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使之具有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形状、大小、明度、颜色

4.注意的概念与分类?如何利用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注意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

1)无意注意 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新异性、对比性、运动变化性。 (2)人本身所处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期待等。 2)有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维持条件: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意志努力与干扰和困难作斗争; 培养对活动的兴趣、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保持稳定的情绪; 增加活动的组织性。

3)有意后注意 具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特别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有意注意发展而来,是人类特有的注意的高级表现形式,也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必要条件。 形成条件: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运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 2)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有意注意 3)引导中学生在两种注意间的转换 5.记忆的种类、过程?(单选) 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内容,分为:

1.形象记忆:事物形象的记忆,鲜明的直观性

2.情景记忆:亲身经历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记忆 3.情绪记忆:对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4.语义记忆/逻辑记忆: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5.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的保持时间长短,分为: 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三)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分为:

1.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2.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四)根据意识的参与程度分:

1.内隐记忆: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2.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记忆的过程:

(一)识记——首要环节

1. 目的性:无意识记+有意识记2. 识记方法: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二)保持——记忆的重要标志,再认和回忆的重要条件1.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2.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三)再认或回忆 不在眼前时重新呈现出来——再度出现时识别出来 再认比回忆容易 6.遗忘的进程、影响因素、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遗忘进程:.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影响因素:1)时间因素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150%;4)任务的重要性;5)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6)识记者的态度 如何组织有效复习:

1.明确目的,增强记忆自觉性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6.组织有效的复习,防止遗忘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7.思维的分类、特征(多选)? 特征: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间接性:借助的媒介和知识经验

是对经验的改组

分类:1.)发展水平: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

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2)逻辑性: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分析思维:是遵循逻辑规律,经推导而得出结论 3) 指向性: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4) 创造性:再造思维与创造思维

再造思维/常规性思维: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是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5) 思维过程的依据: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

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理论思维: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 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 8.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7个)

1.问题的表征方式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与情绪状态6.策略7.解题方法 9.想象的种类?(单选) 1.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幻想、理想和空想

10.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配?(辨析题)

注意转移概念:注意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影响注意转移条件: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对活动有高度目的的人,能够随着目的的转移而转移自己的注意。以前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也是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锻炼意志,训练注意的灵活性,严格遵守生活秩序,养成能随时控制自己行动的习惯和技能,都可以培养注意转移的能力。

注意分配概念: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 现象: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还能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操纵机械的工人,一边观察仪表,一边控制和调节操作,有时还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等。

注意分配的条件:1、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2、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分配是同时性的,转移是继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