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孔孟经历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D. 儒者主张遭受社会的普遍排斥 【答案】B 【解析】
【详解】孟子认为“治天下舍我其谁”反映了儒者是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的,故选C;材料不涉及重构伦理道德的信息,A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普遍”太绝对,排除D。 2.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 A. 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B. 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C. 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D. 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唐朝赋税制度改变,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财产和土地并重,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推动了人口的增加,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自耕农受到政府保护,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口的增多,D项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3.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确是封建制度的忠贞不二的卫道者。他们发起“洋务”事业的初衷,在援西洋之长,以扶封建统治大厦之将倾。但是,“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换(1ie)拧拨了一下,当机换一旦转动,……,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这样评价洋务运动主要是因为
A. 洋务运动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 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D. 洋务运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初衷是“扶封建统治大厦之将倾”,但是“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说明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与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无关,故B正确;创办军事企业的目的是维护统治,不是材料主旨,故C错误;材料与镇压太平天国无关,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注重对材料“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的理解,说明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所以说与期望相反。
4.在南京,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同期,在成都、长沙、昆明等地,也因军队强制剪辫而引发了民众恐慌,甚至发生了血案。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材料主要想说明 A. 政治革命导致社会习俗迅速改变 B. 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
C. 社会革命比上层政治革命更困难 D. 临时政府不尊重人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可知乡村剪辫的人很少,说明辛亥革命对乡村影响弱,社会革命比较困难,故C正确;习俗并未迅速改变,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底层民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不关心,特别是剪辫,不是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不尊重人权,故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社会习俗变革的主张在农村推行困难,民众变革意识弱,社会革命任重而道远,正体现了材料中“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
5.某次国际会议一开始,朝鲜外务相南日就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周恩来外长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务相提出的方案。会议还讨论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问题。该国际会议是 A. 雅尔塔会议 B. 波茨坦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会议主要是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半岛的和平问题,所以此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C正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都是1945年美苏英三国参与的国际会议,中国并未参加,故AB错误;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相关国家外长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6.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右翼分子一直否认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下列哪一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A. 屠杀遗址遗迹 B. 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C. 《拉贝日记》(拉贝:1937年在中国南京生活多年的德国商人) D. 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考查可以证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是大屠杀时期遗留下来的,最具说服力,故A正确;回忆录因为时间久远和侵华老兵立场的原因,不具备说服力,故B错误;德国商人的日记因其立场的原因也不具备说服力,故C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只是文字材料,缺乏事物作证,说服力不强,故D错误。
7.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社会对台儿庄大捷的宣传使蒋介石不高兴,他让陈诚把有关这方面的宣传品收掉;蒋本人在武昌官官邸知街上欢闹、放爆竹庆祝台儿庄胜利时,对左右说:“有什么可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该材料反映出蒋介石 A. 担心轻敌情绪弥漫 B. 对抗战前途缺乏信心 C. 担心破坏统一战线 D. 有着眼于政治的考虑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桂系军阀李宗仁取得的对日作战大捷,“社会对台儿庄大捷的宣传”实际上也提高了桂系军阀的影响力,影响了蒋介石嫡系的地位,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所以蒋介石不希望庆祝,故D正确;材料与轻敌无关,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蒋介石对抗战前途缺乏信心,故B错误;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指挥的战役与统一战线关系不大,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