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二月”作品分析 下载本文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二月”作品分析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创作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与他的大型交响乐、歌剧、舞剧作品相比较,柴科夫斯基在钢琴艺术创作上涉猎较少,但是相对少量的钢琴创作却贯穿了他整个音乐生涯,其中尤以钢琴套曲《四季》为他众多的作品中最脍炙人口、最有欣赏和学习价值的一部作品。

一、作品简介

钢琴套曲《四季》op.37写于1876年。1875年12月,柴科夫斯基接到圣彼得堡一家叫做《小说家》的杂志社的约稿信,要求在一年的时间里每月为杂志写一首钢琴小品,内容表现当月气候特征和俄罗斯生活风俗,每首乐曲配发一首俄罗斯诗人相应内容的小诗。柴科夫斯基如约完成了十二首钢琴曲,后汇为一集,定名为《四季——十二首性格小品》。为了说明各个月份的风格,柴科夫斯基为每一首乐曲都加了一个小标题。《四季》在钢琴上描绘的是俄罗斯的四季风光,它创造出一种抒情的意境。音乐表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自然景象:季节的周而复始动人而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对幸福的渴望、幻想、沉思、愁绪和欢乐等等。

其中一月 《炉边》January—At the Fire Side 是一首抒情的小曲,以普希金的诗为标题“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①乐曲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二月《狂欢节》February—Carnival(又名“谢肉祭”)以俄罗斯舞曲节奏为主题。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

二、音乐本体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从主题、和声与结构这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

(一)主题分析

主题即主导乐思,它能体现出一首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由于乐曲的规模不同,主题的数量也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可称为主题核心,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两首作品的核心主题:

谱例一:《炉边》核心主题一

1

这是《炉边》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第一部分几乎都是根据这个核心主题发展而来的。乐句内部由“2+1+1”三个短句构成。而这三个短句的开头第一拍都是

节奏音调的上

行进行,这种音型突出了动感的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动态的音型在乐句的收束处均采用下行三度、五度音程,达到稳定的效果。和声从A大调属和弦开始,也以属和弦半终止。内部有向II级和弦离调。 谱例二:《炉边》核心主题二

T

T

采用了与第一部分截然不同的材料,散体结构。以意境描写为主,使用了富于浪漫诗意的琶音走向,同时伴以旋律声部清脆的单音,使幻想而浪漫的思绪萦绕于人们的心田。第一、三小节为e小调的降三级重属导五六和弦。第二小节是e小调主和弦,琶音音型是新的材料。句法结构为“2+2”尽管e小调主和弦出现了两次,但由于缺乏属功能支持,调性并不明确。 谱例三:《狂欢节》核心主题一

在这短短的四小节内就运用了两种相互矛盾的音乐素材,一种为没有顾忌的、滑稽的连续跳进和弦,如谱例中第一、二小节,而另一素材则为轻巧、级进的跳音,如谱例中第三、

2

四小节。这两种素材所构成的实际上是俄罗斯传统的民族音调及舞蹈节奏。

(二)和声分析

1、《一月——炉边》

乐曲第一小节从A大调的属和弦开始,第三小节向II级和弦离调,以属和弦半终止。从第7小节开始转向属调E大调,收拢性终止。12小节(图一)中II级第二转位到主和弦的变格进行是俄罗斯作曲家常用的和声语汇。14—16小节以一小节为单位,进行上行大三度的转调模进:E大调---bA大调---C大调。和声仍然强调II级第二转位到主和弦的变格进行。19小节转向B大调,并经过动机的多次重复准备再现主调的属和弦。 图一:

T

29小节在高音部从“E”音往下的五音下行是一个清新的旋律片段,建立在C大三和弦上。这个和弦与第二部分最末和弦的关系是阻碍进行的结果,可以看成是e小调VI级和弦。旋律中“#A”音构成降三级的重属导五六和弦,解决到下一小节的主和弦。37-39小节bA大调的S—D—T 反复出现两次,随后在第40小节移高大三度到c小调。41-45小节在C大调上,和声反复使用降五级的属三四和弦解决到主和弦(如图二)。从46小节又回到e小调,和声用的还是与前面相同的降三级的重属导五六和弦。第52小节为D和弦,并以属和弦的根音“B”音为持续音,持续了九小节,为复三部再现属和弦做了充分准备。从第61小节开始为再现部,和声与前基本相同。 图二:

C大调

T

3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