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词复音词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 - 图文 下载本文

有的則是由於事理上存在某種內在聯繫。

“封”, 《说文》:爵諸侯之土也

本義是聚土培植,《左傳·昭公二年》:“宿(魯季武子)敢不封殖此樹。” 聚土培植的結果則使得土層加厚,故引申出“厚”的意思,《國語·楚語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使民貧瘠)也。”“自封”即“使自己豐厚”。 土層加厚,體積也就變大,所以又引申出“大”的意思,《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封豕”就是“大豬”。 薦,通“ 洊 ”,一次又一次。

還有的是由於事物和它所具有的某種功用、特性之間存在聯繫。

【被】,本義是被子。《說文》:“寑衣也。長一身有半。從衣,皮聲。

“被子是用來蓋在身上的,因而引申就有“覆蓋”的意義,《楚辭·招魂》:“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江邊的蘭草覆蓋小徑,道路也淹沒了)

【因】,本義是車墊子,車墊子是人乘車必要的憑

藉,所以引申有“憑藉”、“依靠”的意思,《孟子·離婁上》:“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要】,

身中也。《墨子·兼愛》:“昔楚靈王好士細

要。”腰是人體的要害部位,故引申為“重要”,《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又為“關鍵”,《淮南子·主術》:“此治之要也。”

b、相似引申

16

在漢語中,這種詞義之間的互相類似,也有多種情況。有的是兩種事物的形態或部位相同或相似,由於思維推演的結果,一個詞可以由本來表示甲事物,引申用來表示乙事物,帶有比喻性質。例如:

【管】,

chí

本指古代一種竹制的管樂器,象笛子。

《说文》:如篪六孔。

《詩·周頌·有瞽》:“簫管備舉。”

古代的鎖鑰形狀與這種管樂器相似,故“管”可引申指鑰匙:

《禮記·月令》:“修鍵閉,慎管龠。” 【鼻】

的本義是人的鼻子。器物上凸出部分與

人的鼻子凸出面部形狀相似,故也可稱為“鼻”,《隋書·禮儀志》:“銅印,銅鼻。”

這種形態的相似,有時比較抽象。並不一定是客觀存在,而往往是人們主觀上的一種看法。

有的則是由於兩種事物的性質、特點或功用相同或相似,引起人們的聯想,一個詞就可以由本來表示某一事物,引申用來表示另一事物。

【牢】

的本義是關養牛羊等家畜的圈,《说

文》:閑養牛馬圈也。

17

《戰國策·楚策》:“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關牲畜的圈與關罪犯的監獄,在性質與功用上相類似,故“牢”引申有“監獄”義,

司馬遷《報任安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 【術】

《說文》:“術,邑中道也。從行,術聲。”

本義是城邑中的道路,《漢書·燕刺王旦傳》“橫術何廣廣兮。”道路是人們到達某一目的地所必須經過的,這與辦好某一件事必須採取一定的方法有類似之處,所以“術”可以引申出“方法”的意義,《戰國策·魏策》:“臣有百戰百勝之術。”

【字】 下子亦聲。

《山海經·中山經》:“其實如蘭,服之不字。” “文字”的概念,秦以前用“文”、“書”、或“名”來表示。文字的發展增多,常常是利用原有的獨體字,配合而產生新字,這與人配合而生孩子有類似之處,所以“字”可以引申出“文字”的意義來。

古代漢語詞義引申的途徑很複雜,以上所述,只是比較常見的兩種,並不能概括全部。同時,就某一個詞的引申情況來看,其途徑也不是單一的。如“官”,從“官府”這個本義引申出“官職”的意義,是因為兩義互相關聯。但從

18

本義是生孩子《说文》:乳也從子在宀

“官職”引申指人身體上的器官,如《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則又是由於它們之間有類似之處。“牢”由“關養牛羊的圈”,可以引申指牛羊等牲畜,《戰國策·趙策》:“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太牢”即牛、羊、豕各一頭。這又是由於它們之間有相關的聯繫。

詞義引申的一般規律

詞義的引申變化是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在古代漢語中,詞義引申的一般規律,通常是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由實詞到虛詞。 a、由具體到抽象

例如:【經】本義是織布機上的縱線。《说文》:織也從糸巠聲。

縱線是織機上的主線,決定紡織品的長度、寬度,控制緯線的運動,而且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古代統治階級把他們認為固定不變的、統帥一切的思想準則和信條也稱為“經”,《禮記·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經”由縱線引申為準則,這就是從具體到抽象。

【間】本義是物體之間縫隙。由此可以引申用來指人與人思想感情上的裂痕、

19

空隙也就是所謂“隔閡”,《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間。”成語“親密無間”的“間”,也是這個意思。

再如,“約” 的本義是纏束、捆縛,《说文》:纏束也。

曹植《美女篇》:“皓腕約金環”。從具體的纏束可以引申為抽象的約束、限制,《論語·子罕》:“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用一定的禮節來約束我的行動。) b、由個別到一般

【匠】 ,《說文解字》:“木工也,從斤匚,斤所以作器也。”

斤是斧,匚是矩尺,都是木工用的工具。所以“匠”本來專指木工,《墨子·天志上》:“譬如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由“木工”引申用來作各種技工的通稱,《論衡·量知》:“能穿鑿穴坎,謂之土匠。”這就是從個別到一般。

【精】本義是指經過挑選的上等細米。《说文》:擇也。從米青聲。

《莊子·人間世》:“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搖動蓍草,播散精米,賺回來的足以供養十人)。由精米引申可以用來指一切事物的精華,或指精良珍貴的物品,《阿房宮賦》:“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禦】 ,《说文》:使马也。本義是駕馭馬。

《韓非子·五蠹》:“猶無轡策而禦悍馬。”由此引申為一般的統馭、控制,《過秦論》:“振長策而禦宇內。”這都是由原來指個別事物,引申用來泛指一般事情。

c、由實詞到虛詞

既然詞義通常是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規律引申發展的,就有可能導致詞義的虛化。

【被】由“被子”引申出“覆蓋”義。由“覆蓋”又可以引申出“受到”、“遭受”的意義,《戰國策·燕策》:“秦王複擊荊軻,被八創。”“被八創”即受了八處傷。由“遭受”義再引申,就虛化為表被動的虛詞。

20

【顧】本義是回頭看,《说文》:還視也,從頁雇聲。

《詩·檜(guì)風·匪風》:“顧瞻周道,中心怛兮。”(回頭望那大路,心中憂愁哀傷。)成語“瞻前顧後”的“顧”,還保留這個意思。由“回頭看” 可以引申出“反”、“反而”的意思,用作副詞:

《戰國策·秦策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 高誘注:“顧,反也。”

【徒】 ,《说文》:步行也。

《易·賁卦》:“舍車而徒。”今天仍稱步行為“徒步”。步行就是不乘車,不騎馬,沒有任何交通工具。故“徒”引申有“空”義,班固《兩都賦》:“徒搏獨殺。”李賢注:“徒,空也。謂空手搏殺之也。”由“空”義又可以引申虛化為副詞,表“白白地”、“只”、“僅”等等意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