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结:注重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下载本文

教育小结:注重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还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紧紧围绕子课题《《幼儿园理想科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一系列摸索和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景,增强幼儿探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所以在观察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创设游戏情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探索。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主要是想通过孩子对材料的操作,知道有些物体的易吸水性。由于毛巾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所以想让毛巾这样一种普通的材料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效果,我想首先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孩子们才乐意去探索、研究,于是在形式上我就进行了改变。活动一开始我就变魔术,孩子们都被我的魔术形式所吸引,当他们看到魔术把水变没了时,都相信了老师变的这个神奇魔术,所以让孩子自己动手试一试时,孩子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个个全神贯注地变魔术。当揭开魔术这个秘密时,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水是被毛巾吸走,知道毛巾会吸水的功能。

第 1 页 & 共 4 页

而且个个为发现魔术的秘密脸上露出笑容。可见“变魔术”这种形式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幼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使活动顺利开展,为幼儿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

二、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引发探究的主题材料

新《纲要》非常重视幼儿自身的“体验”、“感受”,强调“参与”、“探索”、“自主选择,”提倡教师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让幼儿去“主动构建”。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部分,是幼儿探索的主要对象。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提供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丰富多彩、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让幼儿从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发探究的欲望,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在《化冰实验》活动中,我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冰块、小锤子、筷子、棉布、热水等材料,有的孩子猜想热水融化得快,有的孩子猜想是棉布包着融化得快,还有的孩子觉得用锤子敲、筷子锥融化得快。通过实验结果与他们想像得不一样。小冰块用热水融化得最快,而大冰块在锤子的敲碎下或棉布包住敲击下融化得会更快。可见只有让孩子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时,才能主动获得知识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身边的科学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从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即探索的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能使孩子们体验和感受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并不遥远,

第 2 页 & 共 4 页

科学就在身边。”这不仅为幼儿在获得直接经验基础上认识周围世界,从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如在开展《有用的标志》活动中,为了引发孩子对生活中各种标志探究的兴趣,我就围绕标志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发动幼儿收集各类标志,探索各种标记的用途、设计标记等,孩子们在收集的过程不仅发现了各种标志的用途,而且还知道生活中标志无处不有,标志对我们人类用途的重要性,可见,这样不仅引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孩子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从而促进了自身的探索能力。

四、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能直接影响到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如果活动中教师总说:“别动”“应该怎样”“不对”等等就会挫伤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活动,而应作为幼儿的朋友、好帮手进行提示。比如在进行《好听的声音》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不同水量的瓶子和杯子,让幼儿进行敲击,听听有什么发现?敲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注意到水量不同音量也不同,并开始主动探索水量和音量的关系,当他们把发现的结果告诉我时,我与他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在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主动地探索水量与音量的关系,大脑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像这样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积极动脑的氛围是教师“教”所无法达到的。因此只要教师充分方手、,为幼儿

第 3 页 &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