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属典型的农村中学,由于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本地区农民的经济来源大多是种地、打工,因而多数学生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即使有的家长关注学生,也只是将目光盯在学生的成绩上,很少有家长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侵蚀,教师们也习惯于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而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再加上而今独生子女居多,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尤其是在学习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提出的“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我校选定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申请立项后,于今年9月开始有计划地实践研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研究过程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通过日常观察及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及学生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在道德、生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学生讲究卫生的意识不强, 75%的学生随意乱扔垃圾,大多数看到垃圾不主动捡起来;吃零食现象比较严重;校园、班级环境保持得不够好。课间活动秩序较差,部分学生进行的游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高声喧哗;90%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但问候、行礼均不正规;个别
学生爱说脏话,不习惯使用文明语;上操、集会散、慢、乱;部分学生爱护公共财物意识不强;独生子女中50%不能很好地听从长辈的教导,随意顶撞,发脾气,不懂得感恩,认为家长对自己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在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以下问题:大多数低年级学生不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喜欢打断别人的发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爱说半句话;大多数学生朗读时没有感情、唱读现象严重;书本损坏严重,书写不规范,在书上乱涂乱画;做作业时态度不端正,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的居多,部分学生常不能主动完成家庭作业;普遍没有良好的复习旧知、预习新知的好习惯,也没有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不读课外书,学生读书面较窄,仅仅读作文书。
学生的不良习惯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深知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为此,在总校高度重视下,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开展了此课题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抽样和现场检查、考核、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思考,撰写理论文章;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三)研究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1、确保三个“到位”,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确保专项资金到位。学校拨出专款,用以购买实验资料(理论书集和活动器材等)、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及参加县内外的专项研究活动,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保证课题研究资金专款专用。二是确保研究人员到位。此项工作由校长孙德顺牵头,副校长赵惠敏负总责,全体教师参加实验,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 三是确保时间到位。为了确保研究有保障,学校规定将每月的第四周星期五下午定为课题集体研究时间,研究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研究内容,任何人都不得挪作他用。另外,学校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课题研讨会,让实验教师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研究中的困惑,集中群体的智慧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在期中、期末定期召开课题经验交流会,让实验教师汇报研究成果,交流个人经验,互促共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为课题研究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2、注重三个“加强”,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加强管理,及时调控,建立好实验管理制度,保证课题实验的落实。如学校制定的“实验研究管理制度”、“实验资料管理制度”、“实验教师、学生管理办法”、“实验成果奖励办法”等。强化过程管理,要求努力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点,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定期组织德育案例、德育论文的征集与评比工作。同时要求实验教师整理好实验档案资料,为实验的开展和评估提供真实可靠、准确详细的资料。
二是加强学习与培训,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主动发展的教育观念。为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育人经验,学校在聘请县指导中心胡艳霞老师来校为教师进行理论讲座的同时,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