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2.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3 .音程基本训练: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 (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
制地设计。 (3)分组展示。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 要求: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第四课 你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
1.歌曲《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2.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的: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情绪。 2.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的能力。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也出去春游过,你们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快乐)那你们来听听歌曲的意大利小朋友出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吧?
二、聆听歌曲,尤其注意聆听这首歌曲的二声部 1.先给同学们范唱第二声部,也先教学生学第二声部; 2.等学生的第二声部稳固之后,再学唱第一声部旋律; 3.请能唱第二声部的同学上台来和老师一起唱第二声部, 其余剩下的同学就演唱第一声部;
4.台下的同学一起再来学唱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或者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二声部的比较熟悉了,再强调合唱的要求,和谐,声音统一等等; 5.讲解弱起小节,要求学生学会分辨弱起小节的几种形式; 6.在第一声部能找出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7.两个声部都用“啦”来演唱,要求声音集中,统一,优美,和谐;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铃儿响叮当》、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主要是培养学生聆听二声部的能力,并让学生喜欢上合唱; 2.感受歌曲的情绪,用欢快的声音演唱《铃儿响叮当》; 重点、难点:
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合唱是一种最具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它有多个声部的和声,你能感受到和独唱完全不同的一种演唱形式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你们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野》;
二、你们认真聆听第二声部是用轻声地“唔”来衬托的,能听出来吗?你觉得是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三、要求同学们根据歌曲的情绪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四、《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大家也非常熟悉了,但这首歌曲的合唱你们听过吗?
五、下面一起来欣赏经过改编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六、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七、分成几个小组,集思广益,能听几种就几种; 八、认真听听,看你能听出几个段落?
九、跟着音乐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歌曲情绪,因为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就不多花时间学习,主要是掌握歌曲情绪,演唱该歌曲就行了。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合唱欣赏与学习,对合唱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逐渐的喜欢上了合唱,希望以后还能多进行二声部的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