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下载本文

质量记录应包括证明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和证明工程质量符合合同及有关规定要求的记录。

质量记录的填写应规范,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必须填写及时、字迹清晰、内容完整、项目齐全,真实、准确记载质量信息,不得随意涂改。使用计算机录入数据的质量记录和用打印机输出的质量记录,应有责任人签字或盖章。在施工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及时填报或收集并保管工程质量检查记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记录、检验、测量、试验设备检验记录、材料验收记录、材质证明、竣工验收交付资料等质量记录,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质量记录的督促、检查。工程项目结束时组织有关部门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对质量记录进行编目、组卷及归档。质量记录表格或报告做到签字盖章齐全,确保记录的真实、准确、有效。

质量表格如果国标、行业标准有规定的,采用国标和行业标准的标识,其余均采用统一规定的标识。

质量记录可以用任何媒体形式储存,如果采用电子媒体,应有可靠的备份记录。储存地点应注意防火、防潮、防损坏、防遗失等。

d) 监控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装置购置 不合格 首次校准 合格 纳入管理 发放 使 用 到期 退 货 发现异常 修复 修 理 合格 周期校准 不合格 不能修复

图1-2-3-5监控和测量装置控制流程报 废

装置控制程序的目的是使监控和测量装置进行规范的校准,保证给施工检测提供合格的检测设备。

本项目部根据需求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配备计划,由项目部提供有效的使用、管理、维护等;对低值购置监视和测量装置编制购置计划,纳入购置计划的装置必须出自有CMC标志的厂家。对新购置的装置必须进行首次校准,不合格的产品退货,合格的方可纳入管理。项目部各级将分层建立“监控和测量装置管理台帐”。监控和测量装置必须严格按周期进行校准,不在合格有效期内的装置需要重新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当校准不合格时,管理人员必须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告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安排使用部门对装置已检测的结果进行追踪

和重新评定。装置的运输和使用必须填写“装置运转记录”,发现异常的装置不得投入使用。超检定周期、暂时不用和维修过程中的装置应申请停用,并粘贴停用标志分别存放。检定不合格又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装置,由管理人员填写报废申请,由主管领导核准后进行报废。

e)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编制审核计划 审核组会议 组织审核组 汇总评价受审核方质量编制审核实施计划 末次会议签到 编制检查表 审核报告 通知受审核方 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首次会议(签到) 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审核实施 不合格项关闭 收集客观证据 资料存档 图1-2-3-6 内部审核流程图

项目部作为质量体系的主要部分,根据本项目部审核组的要求,

出示相关证据,积极配合审核工作。 2 关键工序主要技术措施

2.1 确定关键工序

根据本项目的施工流程和工期要求,确定关键工序。 2.2 关键工序的质量保证

对关键工序的质量保证应从施工技术方案、技术交底、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控制。

2.2.1 施工技术方案

对于关键过程均需由责任工程师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2.2.2 技术交底

施工前,责任工程师应向作业队进行技术交底,填写并保存技术交底记录。

2.2.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抓住影响质量的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措施进行预控,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对于关键工序,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来指导施工。作业指导书下发时,对专业施工小组进行技术培训工作,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在现场进行施工。图2-2-3-1 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2.2.4 作业环境

对施工前和过程当中的施工作业环境及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由责任工程师及安全员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或环境管理计划的要求,监督执行并做好监控记录。

施工机械

项目综合管理部负责对进场施工设备组织验收,并填写、保存验收记录,并建立本项目的施工机具及设备台帐;负责编制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维修保养,保证设备能力,做好并保存相应记录。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按本章第一节3.4的规定进行控制。

人员能力资格

对参与关键过程的作业人员,应确保其能力符合要求。本项目需持证上岗的人员主要为:电工作业(安装)、电焊工、司机、质量检验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