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汇编 下载本文

的知识及破除愚昧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5.重农学派: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奎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在1758年发表的《经济表》中,系统的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在他看来,农业是惟一的生产部门,才能生产出“纯产品”,因而国家的全部捐税都应该由土地所有者阶级承担,对于其他两个阶级,政府不应干预。他提出经济改革的建议:鼓励资本家向地主阶级租种土地,以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政府实行放任政策;实行只向土地征税的“单一税制”。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为后来19世纪盛行于西方的自由放任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6三十年战争:17世纪欧洲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发生在1618—1648年。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的对立。时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为建立霸权,反对新教,并迫害国内新教徒。1618年5月23日捷克新教徒为反对宗教迫害,在布拉格发动起义,即“掷出窗外事件”。哈布斯堡王朝决定武力镇压捷克,引发德意志内战,内战爆发后,欧洲各国乘机卷入,谋取利益,战争演变成为欧洲国际战争,持续三十年之久,以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沉重的打击了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遭到空前浩劫,分裂进一步加深,西班牙大为削弱。和约规定了欧洲各国国界,开创了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和约承认了天主教与新教享有同等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以后解决国际争端开始摆脱神权的束缚。三十年战争表面上是德意志新、旧教同盟之间的宗教战争,但实质上是欧洲各国围绕着霸权的争斗。 17.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波西米亚(捷克)人民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事件。1526年,波西米亚被并入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担任。1618年波西米亚王位空缺,皇帝马提亚安置狂热的天主教徒斐迪南公爵担任国王,遭到波西米亚贵族反对,因为他们大多是加尔文教教徒,恐怕斐迪南一旦即位,会失去他们的特权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于是,一些波西米亚贵族冲入皇帝在布拉格的驻跸地,将皇帝的两个使者从窗口掷了出去,这就是著名的“掷出窗外事件”。这次事件成为引发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18. 开明专制:18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处于穷途末路时,在各国封建统治者中出现了一些有远见的改革者,他们以“开明君主制度”为标榜,纷纷同启蒙学者建立联系和友谊,接受学者们的某些建议,为了达到富国强兵、巩固和加强自己权势地位的目的,在各自国内推行了一系列进步的改革措施。各国的改革措施大体相同,总的来说是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是以改革道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萌芽形式。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前,为抗议英国殖民引发的倾倒东印度公司茶叶的事件。随着反英斗争的高涨,群众纷纷抵制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运来北美殖民地销售。1773年12月16日夜里,波士顿的一批青年化装成为印第安人,登上在波士顿港强行靠岸的东印度公司的茶船,把东印度公司3艘船只所载的342箱茶叶全部倒入大海,从而使东印度公司损失达15000英镑。倾茶事件表明了美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也表明了他们反对英国殖民侵略的决心。

2.莱克星顿枪声: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揭开独立战争序幕的战斗。1775年4月18日,北美英军总司令盖奇派两个团的700名士兵,从波士顿出发到附近的康科德,去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通讯委员会的领导成员。通讯委员会得知消息后立即武装起来,作好埋伏。19日,英军在莱克星顿和康科德遭到民兵袭击,死伤近300人。莱克星顿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序幕。 3.《常识》:美国民主主义思想家潘恩所著,1776年1月在费城公开发表。书中阐释了天赋人权思想,严厉抨击了英王的专制暴虐,批判了保守派谋求与英国妥协的立场,坚定地号召

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该书提高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为北美独立做了舆论准备。 4.《独立宣言》: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发表的宣布北美独立的宣言。《独立宣言》出自杰斐逊之手,1776年7月4日在大陆会议上正式通过,宣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权利的政府;第二部分列举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宣称这是侵犯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部分号召北美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这是宣言的中心思想。同时还阐明了作为美国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它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争取独立的一面旗帜,并且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5.谢斯起义:美国独立战争后,马萨诸塞州西部的农民起义。独立战争结束后军队大量复员,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大减,粮价猛跌,农民收入锐减,负债累累,社会矛盾激化。1786年,在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农民起义爆发。起义者提出减轻赋税、废除债务和平分土地的要求,转战于康科德、波士顿和旺斯德等地,占领城市,取消债务,得到了部分城市市民的支持。1787年2月被政府军队镇压。起义冲击了统治阶级和邦联体制,对联邦宪法的制定起了推动作用。

6.网球场宣誓: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举行的宣誓。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中断已久的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财政危机。但第三等级的代表却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与王权与特权等级的代表发生冲突,第三等级代表于6月10日宣布单独进行代表资格审查。17日又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6月20日,路易十六封闭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在巴伊的率领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绝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它实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纲领已经形成,即将法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法治国家。 7.罗伯斯庇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出身律师家庭,受启蒙思想影响较深。1789年作为阿图瓦第三等级代表出席三级会议。因发表许多重要演说和提出民主措施而深孚众望,成为对雅各宾俱乐部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1792年选入国民公会,参与领导对路易十六的审判,要求立即处死国王。雅各宾专政后,成为其首脑,执政期间,力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主张实行革命恐怖统治。曾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并将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固执己见排斥异己,先后镇压埃贝尔派和丹东派,破坏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盟。1794年7月27日在热月政变中被捕,第二天被处死。罗伯斯庇尔结局是悲惨的,但他不失为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8.《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它明确了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和平等,这种自然权利通过人们的“政治结合”,就变为公民权利,政治结合产生的公民社会,体现出来的是“社会契约”原则;宣扬主权在民原则,最高权利来自于国民;强调法治,认为国民的公共意志是立法的根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权宣言》所确立的这些原则,即人们所说的“八九年原则”,是改造法国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9.雅各宾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其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为在会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1789年10月该俱乐部随国王和制宪议会从凡尔赛迁至巴黎,改名“宪法之友社”,因常在圣奥诺雷街雅各宾修道院开会议事,故更名雅各宾俱乐部。其参加者有自由派贵族、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后来自由派贵族、立宪派及吉伦特派陆续分裂出去,俱乐部成为革命民主派组织,罗伯斯庇尔成

为主要领导人,成为雅各宾专政的重要支柱,对革命发展起过重大作用。1794年热月政变后,它被封闭,1799年最终被解散。 10.热月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故名。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比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并继续实施恐怖统治,进而陷入孤立境地。在1794年7月27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次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11.雾月政变:拿破仑发动的推翻督政府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回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到10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进入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12.《拿破仑法典》: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共2281条,分为3篇35章。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的私有权都是绝对的,受法律严格保护;确立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给予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法典在父权、夫权、妇女地位、离婚事件、继承权等问题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13.大陆封锁体系: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后被迫放弃侵英计划,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14.神圣同盟:由俄、普、奥三国君主于1815年9月在巴黎结成的反革命同盟。目的是维护君主政体,巩固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反动秩序,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理想,镇压一切革命运动。后有欧洲大多数君主国参加,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而抛出“门罗主义”。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之间矛盾加剧,1822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后名存实亡。同盟在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和欧洲1848年革命的冲击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