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下载本文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 教学情感、态度 目标 与价值观 学法 指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环节二 合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班级组织学习,了解我国文化遗产及“文化遗产日”的相关内容,为下一步活动储备知识。 2.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对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进行分工整理,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集等形式,找出自己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制成资料卡片。 3.每个小组组内选出本组的“申遗”项目。可根据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两个标准来评选。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查资料——考察访谈——合作探究法 教 学 内 容 长城、兵马俑,天下闻名;泰山、黄山,鬼斧神工;书法、剪纸,形态万千;昆曲、古琴,意韵悠长……这些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但此刻,我们把视野收回到我们的身边,看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和一些动人心弦的艺术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就来评一评、谈一谈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作 探 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本组推荐的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结合的方式,最后形成书面“申遗”报告。 2.实地考察包括建筑的历史、独特人文和历史价值、代表性景观、故事传说、相关诗文和对联等内容。资料搜集包括阅读书籍、访问老人、网络搜索等形式。 3.小组撰写“申遗”报告。报告尽量做到内容翔实,能描述出项目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应注意报告图文并茂,语言要具有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 优秀文化遗产项目申请报告表 环节二 申请项目名称: 申请项目类别: 申请项目所属单位(地区): 申报人: 项目简介(包括其基本 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 项目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备注(是否有图片、录像资料) 三、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1.人员安排 (1)答辩人员:各小组推荐一名“申遗代表”。 (2)评委: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每个小组再各推荐一位组员担任评委。

合 作 探 究 (3)组织人员:可由学习委员负责,确定答辩顺序、时长、流程等。并将各组的申请报告复印,分发给所有评委以供参考。 (4)主持人:选择有主持经验的学生担任,主持人要与组织人员商讨细节,了解答辩流程,撰写串台词。 2.答辩流程 (1)自我介绍。申遗代表简洁地说明自己所属的小组即可,态度要从容、面带微笑,语言要礼貌得体,给评委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2)答辩人陈述(不超过5分钟)。此环节是答辩会的重要环节,答辩人要将本小组完成的申请报告对评委进行详细地陈述,可手拿申请报告作为参考,不要一字不落地照着读,要做到对自己的申请报告内容了然于心,从所申报项目的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当前状况和拟定的保护措施等方面来介绍,语言要简洁而有条理。 (3)提问与答辩(5分钟左右)。评委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陈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1分钟左右)。上述程序完毕后,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一是对建议文化遗产、撰写申请报告这一过程的体会;二是参加答辩的收获。 (5)宣布答辩结果。几位评委要结合纸质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的现场答辩情况,对各小组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员的表现进行点评,评出“最佳申请报告奖”和“最佳答辩奖”,并给予一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