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6 含答案 下载本文

选择题标准练(6)

满分36分,实战模拟,12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

1.下列过程中,与细胞膜结构特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受精过程 C.氧气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浆细胞分泌抗体

【解析】选C。细胞膜的结构特性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浆细胞分泌抗体均为胞吐的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受精过程是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也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而氧气进入细胞中线粒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有关。

2.生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酶与AT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酶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B.酶可作催化剂,也可作另一化学反应的底物,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C.ATP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后可以成为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细胞内的放能反应都和ATP水解的反应相关联

【解析】选C。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少数酶的本质是RNA,其合成不需要翻译过程,B项错误。ATP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项正确。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合成,而吸能反应一般和ATP水解的反应相关联,D项错误。 3.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不包括( ) A.鲁宾和卡门发现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B.蔡斯和赫尔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对亮氨酸进行标记,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等过程 D.对蛋白质进行标记,发现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解析】选D。鲁宾和卡门用18O做标记,发现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蔡斯和赫尔希用32P和35S做标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科学家用3H对亮氨酸进行标记,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等过程。发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实验用的是荧光染料标记法,而不是同位素标记法。故选D。

4.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 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解析】选C。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不进行分裂,因此一般不发生此过程,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其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项正确。因为3个碱基决定一个密码子,进而决定一种氨基酸,在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了一个碱基对,要使其对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在插入位点改变的应该是3个碱基,如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或再插入2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项错误。 【规律技法】基因突变的影响分析

(1)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个数不是3或3的倍数时,将会影响突变点及其后所有的遗传密码。

(2)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个数是3或3的倍数时,只在突变点增加或减少遗传密码的个数,不影响突变点后的遗传密码。

(3)碱基对的替换:只改变突变点的遗传密码,不影响突变点后的遗传密码。 5.关于生物实验或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豆浆煮熟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95%的酒精溶液仅用于解离 C.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时常选取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

D.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

【解析】选C。双缩脲试剂可鉴定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等,豆浆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仍然存在,故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项错误。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95%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附着在根尖的卡诺氏液,在细胞的解离程度上也起一定的作用,B项错误。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C项正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不需要8%的盐酸溶液处理,D项错误。

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物种B流向物种A

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

C.物种A和物种B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D.物质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不能循环流动

【解析】选A。由题图曲线可知,物种A和物种B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A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