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一窝挖出七个“小金库” 2005年,审计机关对某局领导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了解到该局本部下属5个单位中,除2个单位配备了合格的专职财务人员外,其余有的是聘用退休人员,有的是新接班的,还有的是业务人员兼职的,财务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审计组决定将审计重点放在审查财经法规遵守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依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细查深究,攻心攻虚,巧牵细节,破解疑点,成功查处了该局及下属单位的7个“小金库”。 一、小试牛刀,初显神威
审计人员在翻阅该局技协记账凭证时,发现凭证上制单人和审核人处填制的都是出纳员的名字。很显然,这是违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相容职务分离”的 规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带着疑问,审计人员找到了出纳员。出纳员很坦率地告诉审计人员,由于单位人员编制紧张,请不到有职称的适龄会计人员,且从节约行政经费出发,就聘用了退休会计。近几年,会计年纪渐大,为照顾老人身体,他承担起技协的总分类账、明细账以及货币资金日记账的登记工作。经进一步询问,得知出纳员还掌控单位的保险箱、支票和印鉴
章。
这一信息加深了审计人员的疑问,真的是为了照顾老人还是另有目的,掩人耳目?审计人员不动声色,接下来几天还是按计划实施审计。在本部审计临近尾声时,审计人员要求出纳员打开保险柜,突击盘点,结果发现长款1.22万元。出纳员无法说明原因,最后以个人私存的借口企图搪塞过去。这个理由显然无法让审计人员信服。审计组调整思路,对出现状况的各种可能性进行了推断与分析。针对技协资金量大且未纳入财政预算的情况,审计组决定再次查阅技协账簿。 经过一系列的排摸审查,最后将疑点锁定在上缴区总工会技协会费上。2003年和2004年,该局共上缴区总工会技协会费16.25万元。经分析,这里存在着2个疑点:一是上缴数额过大,偏离了正常范围。一般情况下,区级机关每年上缴额约在几千元左右。二是区总工会收取大额技协会费的理由是什么?作何用途?巧的是,审计机关此时同时实施了对区总工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区总工会审计组协助核实,答案水落石出:原来该局上缴技协会费后,区总工会以现金方式返还该局一定数额的会费,以达到所谓“双赢”的目的。在事实面前,该局出纳员不得不拿出记录着技协会费收支明细的资料。经核对,2003年至2004年,该局共收到返还的技协会费4.14万元。至此次审计,结余1.22万元。 顺藤摸瓜,审计组接二连三地查出了该局下属3个单位私
设的“小金库”,合计金额8.82万元。 二、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初战告捷,大大助长了审计人员的士气。同时,审计人员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审计过程中多留一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洞察事物的敏锐嗅觉和分析判断能力,才有可能在浩瀚如烟的会计资料和纷杂繁芜的会计事务中捕捉到有价值的审计线索,找到审计突破口,达到审计目的。 在对该局下属单位三产某服务部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从2004年起,每个月都会造一张10个人的工资单,“领款人处”或盖着私人图章或由一两人代签。对照该下属单位人员名单,没有雷同。那这10人是何许人也?该服务部负责人解释,由于单位负责全区所有建设项目的竣工档案编制及保管工作,项目多,工作量大,人手少,这10个人是请来整理城建档案及归档的临时工。听起来理由很充分,可细细一琢磨,觉得相当可疑。审计人员商量后,准备随机抽取2名临时工问问情况。该负责人满口答应,谁知接下去没了动静。找该负责人却被告之生病了。问其他人都说此事由领导负责,别人不清楚。审计人员决定另辟蹊径,从档案入手,寻找突破口。通过参观档案室,查阅归档出借记录,询问区档案局的相关人员,审计人员得知该服务部归档工作只需2-3人。
等第二次与该负责人见面时,审计人员单刀直入,列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