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进入应急状态之后,环境应急小组按照相关程序采取以下方法预警:
①立即启动相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②按照环境污染事故发布预警的等级,向全厂以及附近居民发布预警等级;若可能的环境污染事件特别严重,应当及时向县、市通报,由县、市领导决定后发布预警等级;若环境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应当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通报,由国家相关机构发布预警等级。
③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⑤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⑥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
5.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事故报警: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当班班长报告,当班班长向车间领导报告,并通知生产调度室,生产调度室向主管和公司领导报告,应急救援小组响应成立。
2、火灾报警:凡在本公司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发现者,应立即打火警电话119,并通知生产部,生产部向主管和公司领导报告,应急救援小组响应成立。报警时,应清楚说明起火位置、起火燃烧对象、火势大小及报警者姓名。如火势较大厂内消防队不处理,指定了
56
专人向市消防中队119报警。
3、24小时有效的报警电话:82466268 4、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内部:
外部:火警119 匪警:110 急救:120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班长和车间(装置)管理人员报告,由班长和有关管理人员向有关部门报告。火灾事故应先报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凡发生事故伤及人身时,应先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如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应先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在报告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及时抢救。
公司主管领导接到上报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 被报告人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方式:见附件F5。
57
7 应急响应与措施
7.1 分级响应机制
紧急情况是指:(1)公司供应的物料和公用工程等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降荷供应,或者停供的情况。(2)公司循环水等因故障不能满足要求时。(3)装置发生大面积泄露。(4)现场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亡、重大设备等事故。(5)虽然公司内部没有问题,但受到外部环境严重威胁时,如周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地震、洪水等。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厂内部(生产工段、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依次为Ⅳ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Ⅲ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Ⅱ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Ⅰ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各车间即可控制的,由该车间的车间主任负责指挥应急;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由厂应急领导小组采取应急措施,组长负责指挥应急,对于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超出工厂控制范围的,应当根据严重的程度,通报县,市、省或者国家相关部门,由这些部门决定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7.2 应急措施
7.2.1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1)切断污染源方案
对于化学物质的泄露,首先应根据泄露物质的性质,毒性和特点,
58
确定使用堵塞该污染物的材料,同时关闭阀门,利用该材料修补容器或管道的泄露口,以防污染物更多的泄露;利用能够降低污染物危害的物质撒在泄漏口周围,将泄露口与外部隔绝开;若泄露速度过快,并且堵塞泄漏口有困难,应当及时使用有针对性的材料堵塞下水道,截断污染物外流造成污染;保持现场通风良好,以免造成现场有毒气体浓度过高,对应急人员构成危险。
(2)对于已经泄露的污染物,应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及时查明泄漏源的种类、数量和扩散区域。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洗消用量。 用洗消液冲洗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源头冲洗,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二是在事故发生地周围的设备,厂房,以及下风向的建筑物喷洒洗消液,将污染控制在一个隔绝区域;三是在控制住污染源后,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风方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
洗消冲洗废水不能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装置,应当及时关闭污水处理设施的入口阀门,防止高浓度污染物流入厂污水处理设施,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压力。
关闭正常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阀门,防止污染物通过污水排放口流入到厂外,对厂外水沟造成污染。
通知相关人员启动通入环境应急池的应急排污泵,引导污染物、消防废水和冲洗废水等流入应急管道,最终流入环境应急池集中处理。
待事故现场污染物得到控制并消除已产生的污染物后方可启动正
59
常排污口。
(3)控制住污染源后要及时对已产生的污染物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于泄露量较大,化学性质稳定,回收比较容易或者有机溶剂类污染物,应当尽可能回收再利用,例如酸或碱回收后可送至三废车间用于处理废水,如不能回用,有机物可以采取焚烧等措施,对于难处理的物质应当由专家组讨论后决定处理方案;化学性质不稳定,遇空气或者水就变质的污染物应当采取中和、混凝、萃取、汽提、吹脱、吸附、氧化还原、离子交换、电渗吸、反渗透等方法来减少危害程度,然后根据反应后的产物性质再进一步处理,当遇到各种方法都无效的情况时,经专家讨论后决定处理方法;对于气体污染物或可挥发性污染物,应当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催化转化法等来处理;对于油状类的污染物,应及时排入隔油池,分离油层后再进一步处理;消防废水等排入应急事故池,再交由三废车间处理达标后排放。对于固态废物,首先考虑尽可能回收,其次再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采取相应措施。
污染物质 表7.2.1 厂内常见化学污染物质处理方法 泄露处理方法 甲醇 甲醛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