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用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知识链接】 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
.下载可编辑.
..
传颂。 2.简介:《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十二篇,表(大事年表)十篇,书(典章、书籍)八篇,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三十篇,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由于自身的不幸遭遇,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 ;“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___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____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3)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课堂学习】 一、把握内容。
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 二、第1~2段文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下载可编辑.
..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注意区别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于(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之(1)欲释之 (2)即患秦兵之来
其(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5)其皆出于此乎? 而(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而君幸于赵王.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何以知之. (5)求人可使报秦者 (6)以勇气闻于诸侯 预习课文第3~13段 五、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六、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3、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4、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6、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下载可编辑.
..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7、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七、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 2、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 3、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
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至赵矣(间jiàn:名作状,从小路) 6、卒廷见相如(廷: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使……回去) 8、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 9、相如奉西入秦(西:名作状,向西)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11、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yì:名作动,穿上) 13、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八、古今异义的词
1、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 4、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 6、廉颇宣言曰 古义:扬言 今义:宣告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鄙卑下贱 九、句式归纳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6、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下载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