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探讨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探讨

作者:韩超 钱文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06期

摘要:农村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的一项宏伟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农村城镇化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云南省大渡岗乡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该乡因地制宜大力打造农村城镇化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大渡岗乡;少数民族聚集地

中图分类号:D616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83-02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三农”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农村城镇化作为破解“三农”问题难题的重要途径,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均把加快城镇化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贯彻。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领乡村’为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以点带面求发展,统筹联动促和谐。”[2]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情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形成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概述

1.农村城镇化概念。农村城镇化(Rural Urbanization)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各种社会发展要素不断地聚集在在农村城镇里,然后导致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社会形态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必经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考察农村城镇化,首先要关注有哪些要素向农村城镇的汇聚,这些要素的汇聚将对当地产生什么影响。其次要研究城镇化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特色,总结分析这些特色对于当地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再次要研究城镇化给当地带来的重大变化,包括当地基础设施、当前我国面临经济转型和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历史阶段,农村广阔的地域以及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城镇化造成了很大压力,许多地方政府纷纷打造富有自己本地特点的城镇化模式,来解决城镇化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要远远高于西部内陆地区,由此也带来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起点不同和不平衡,起点低和发展落后是西部内陆地区城镇化建设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临的首要难题,只有创新发展模式和思路,利用自身特色发展,才能寻找到一条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成功之路。

2.农村城镇化主要模式。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许多模式,例如,苏南、温州、晋江、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典型区域的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功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珠江模式”。“苏南模式”是凭借社区政府推动的内发型发展路子,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发展乡镇企业,采取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发展,另外通过发展有特色的商品市场来促进农村城镇经济发展;“温州模式”则是在改革开放后率先以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实现农村城镇化;“晋江模式”是通过发展联户集资的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根据福建该地区侨胞众多的特点,继而通过侨资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国产小洋货为特征,以外向型经济为目标来发展城镇化;“珠江模式”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拥有众多华侨,本身又凭借国家对其发展的政策性倾斜优势,农村城镇化以此得以快速发展。这些模式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可以学习吸收这些典型模式的优点,结合本地特点,探索本地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云南省大渡岗乡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该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也逐步形成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二、大渡岗乡城镇化建设情况

1.大渡岗乡基本概况。大渡岗乡始建于1984年2月(建乡25周年),其坐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部,地处东经100°43’至101°12’,北纬22°30’之间,距首府景洪市区大约72公里,东接勐旺乡、南连勐养镇、西邻景讷乡、北与普文镇接壤,国道“213”线和思小高速“昆曼”公路穿境而过。全乡总国土面积787.7平方千米,其中:森林面积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辖区海拔在670米至1797米之间,大部分地区在1100米左右,山区面积783.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9.5%,是典型的纯山区乡,全乡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森林繁密,主要产业的种植以稻谷、甘蔗、茶叶为主。乡辖大干坝、大荒坝、大荒田、关坪4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人口(常住人口,含农场管委会)4万余人,乡内常年居住着傣、彝、布朗、基诺、哈尼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3%。大渡岗乡是云南省种植普洱茶面积最大乡镇,素有中国“茶叶第一乡”美誉,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3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镇政府驻大渡岗新寨,距市区22千米。全乡年均气温17.5度,年降雨量在1600~1900毫米间,年日照达1382.5小时。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省份较集中的地方,而大渡岗乡更是位于“边陲的边陲”,由于辖区内少数民族众多,历史上一直长期过着“刀耕火种”极其原始的生活,辖区内基础设施落后,民众经济来源单一,人均年收入较低,地区发展相当滞后。在改革开放以后,借着国家这股东风“东部带动西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渡岗乡先后派出多个小组奔赴我国东部省份发达地区学习其先进的脱贫致富经验,回来后乡内讨论认真结合乡镇实际发展状况和本辖区少数民族自有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套乡镇多维度发展攻略。 2.大渡岗乡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大渡岗乡所处位置位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西南部,这里的地形特点是山高险峻,大山与大山之间还有“坝子”(当地对局部小平原的叫法),地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跟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地形极其复杂。所以因地制宜打造适应本地情况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唯一便捷且高效的途径。

经济发展模式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大岗乡辖区村民大部分以自家耕地为主,耕作的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耕作生产方式以人力为主,少许辅以简单机械劳作,尽管政府已经请派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种植技术,但是很多村民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且有些村民对外来事物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肯改变现有世代耕作的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理念根深蒂固植入民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观念,故耕作的农作物产出产量仍然维持原状,没有明显的改观。这样的“刀耕火种”原始般的发展模式,极不利于长远农村城镇建设发展,寻求新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三、大渡岗乡城镇化建设模式的思路

根据自身条件,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近年来大渡岗乡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一项原则,积极学习其他模式经验,邀请专家指导,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所谓“一村一品”,就是在某个区域内,以村为单位,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利用本地资源,推进品牌化建设,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区域特色的农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方面,有两个主要抓手,一是大力培育茶叶产业,在许多村加以推广。大渡岗乡拥有适合种植茶叶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森林覆盖率高,无现代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晰,水源清洁,属不可多得的农业生产洁静区域,种植茶叶历史悠久。特别是大荒坝和关坪村委会,是该乡种植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多的两个村委会。近些年以来,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强州”,市委市政府“低胶高茶”的战略方针,该乡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茶叶强乡”之路,多年的实践证明,茶叶是大渡岗乡农民长期平稳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认真落实“山区人均一亩良种茶”扶持政策,全乡农民种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乡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山区人均一亩良种茶发展项目,推广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矮峰等。大力推广营养袋苗定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低产茶园改造、微生物菌种堆肥等10多项茶叶生产新技术。至2008年末,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58473亩(农户种植44578亩),农民人均有茶4.5亩。茶叶的管理技术也有了明显提高,单产和总产均有较大提高。现全乡茶园开采面积37990亩(农户种植24095亩),茶叶产量2308吨(农户种植的茶叶产量1335吨),总收入1905万元。 四、结语

西部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一地区的落后村镇范围广、数量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渡岗乡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打造,正推动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变化,使这个地区正逐步摆脱长期以来贫穷落后面貌,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为在该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