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
史晋川 黄良浩
(二)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考察
需求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总体上看,在低收入阶段,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差异显著,消费率广泛分布于20%一120%区间(重点在60%一100%),投资率广泛分布于0-50%区间(重点在0-40%),净出口率广泛分布于负40%~80%区间(重点在负30%一20%区间)。随着经济发展,各国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的差异缩小,趋于收敛。当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1990年美元)后,消费率基本稳定在75%一80%左右,投资率在20%左右,净出口率为。左右。这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需求结构将形成一个消费内需主导的比较稳定的均衡状态(见图2、图3和图4)。
具体来讲,主要有两层含义:(1)同样一个国家,在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1990美元、)后,其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率将趋于稳定,进入消费内需主导的发展阶段,进出口基本平衡。(2)不同国家,不论其地域、文化等差异多大,只要人均GDP在6000美元(1990年美元)以上,其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率基本上趋于一致。需求结构最终进入消费内需主导的比较稳定的均衡状态是各国共同的发展经验,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不是个别现象。
在需求结构演变过程中,主要转折点至少有两个。一是传统经济增长阶段迈向现代经济增长启动阶段的转折点,这时关键要加强资本积累。二是高速起飞阶段迈向成熟阶段的转折点,这时关键在于扩大消费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能否准确把握转折点,并作出正确选择,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前景一根据国际需求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第二个转折点大致在人均GDP6000美元(1990年美元)左右。但由于各国要素禀赋、经济社会制度等国情不同,转折点相应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变动区间。同时,经济危机也会对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演变带来冲击,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投资率明显下降。但总体上,人均GDP6000美元(1990年美元)可以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间窗口。
(三)基于区域分组的考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迎来了持续较快增长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最大的亮点是亚洲经济崛起,出现了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崛起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经济起飞所处的环境、比较优势以及发展模式跟中国大体接近,考察这些国家需求结构特征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1.从总体上看,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走了一条投资主导、出口导向型发展道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需求结构主要表现为高投资率,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