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下载本文

④完成

例: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译文: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3)形容词 ①融洽

例: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译文:某某太监也很守法,和王翱相处得很融洽。 ②对,正确 例:此言得之。(《六国论》)译文:这句话说对了。 ③得意

例: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译文:(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很得意的样子。 (4)副词,必须、应该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译文: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21.非,fēi

(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译文: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例: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译文: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译文: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③无,没有

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译文: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例: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译文: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22.复,fù (1)动词 ①回来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译文: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 ②恢复

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③回答

例: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 例:(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译文: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 例: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译文: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译文: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11

②繁复,重复

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译文: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3)副词,再,又,还

例: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译文: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23.负,fù (1)动词 ①以背载物

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②担负,担当

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③仗恃

例: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④辜负,对不起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⑤背弃,违背

例: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

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译文: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名词,失败

例: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译文: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24.盖,读音一:gài (1)名词 ①车盖

例: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译文: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例: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译文: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2)动词 ①遮盖

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译文: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②胜过,压倒

例: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译文: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译文: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例: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译文: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例: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译文: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

12

读音二:h?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译文: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25.故,gù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例: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译文: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②事故,变故

例: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译文: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③旧交,老朋友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译文: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 (2)形容词

①旧有的,原来的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译文: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②衰老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译文: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3)副词 ①故意,特意

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

②过去,从前

例: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译文:(项脊)轩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 ③仍然、仍旧

例: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译文: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④本来

例:此物故非西产。(《促织》)译文: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4)连词,所以 例:故木受绳则直。(《劝学》)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 26.归,guī (1)动词 ①女子出嫁

例: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译文:此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 ②返回

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封他做了上卿。 ③归还

例: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 ④归属,归依

例: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译文: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 ⑤归到一处,汇聚

例: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译文: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 27.国,gu? 名词 ①国家

13

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 ②诸侯国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例: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译文: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④地区,地域

例: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译文: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⑤国事

例: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译文: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8.过,gu?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译文: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经过。 ②胜过,超过

例: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译文:一出门,穿着轻暖的皮衣,骑着高头大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

③拜访,探望

例: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我有一个朋友在市井屠户之中,想要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 ④到,来到

例: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译文:有一天,祖母来到我的书房。 ⑤犯有过错

例: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译文: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⑥责备

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译文:听说您想要责怪他。 ⑦过时

例: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译文:开过花以后再采,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 (2)名词,过失,过错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译文: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副词,过分,过于

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译文: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 29.何,读音一:h? (1)代词 ①什么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哪里,什么地方 例: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译文: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 ③怎么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 (2)副词,多么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译文:水面多么浩大,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水边。 (3)助词,即今\啊\字

14

例: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译文:车声隐隐甸甸的响啊,两人相会在大道口。 读音二:ha 动词,背、扛

例: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诗经·小雅·无羊》)译文:你的牧人来了,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30.胡,hú (1)名词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译文:匈奴人不敢南下来牧马,六国的士民也不敢拿起弓箭来报仇。 ②兽类颔下的垂肉

例:狼跋其胡,载疐(zhì)其尾。(《诗经·豳风·狼跋》)译文:老狼前进踩下巴,老狼后退绊尾巴 (2)代词 ①什么

例: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译文:突然边境发生紧急情况,数千百万的士兵,国家用什么发给他们粮饷呢? ②为什么,怎么

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译文:回去吧!家中的田园都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31.或,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例: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译文:有人说:\六国交互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2)副词 ①也许,或许

例: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能够看见。 ②有时

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有时遇到他发怒斥责,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 (3)连词,如果,假如

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三峡》)译文: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宣召,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32.疾,jí (1)名词

①病,指常病,轻病 例: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译文:我没有病。 ②痛苦,疾苦

例: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译文:凡是管理百姓的人,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疾苦。 ③毛病,缺点

例:必为有窃疾矣。(《公输》)译文: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了。 (2)动词 ①患疾

例: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译文:他们之中患病而死,死去默默无闻,不值一提的人也太多了。 ②厌恶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③痛心

例: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译文:屈原痛心怀王视听不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