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在鼓励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算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A类

1.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下图,求一共有多少人。

(考查知识点: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能力要求: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3.妈妈买来25个橘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结果正好放了4盘,一共吃了多少个橘子?

4.请你帮小兔算一算。

(考查知识点: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力要求: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3×4+7=19(人)

2. 3×5+4=19(人) B类: .

3. 25-5×4=5(个) 4. 4×(3+1)-7=9(根) 教材第3~4页“练一练”

1. 4×5+3=23(瓶) 3×6+1=19(个)

2. 说一说略。49 72 74 94 50 54 3. (1)50-4×8=18(元)

(2)8×2+4表示买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共用多少元。 50-4×5表示拿50元钱买5张儿童票后还剩多少元。 8×7-50表示拿50元钱买7张成人票还差多少元。 4. 10 12 66 38 8 74 5. 2×8+34=50(人)

6. (1)24-4×5=4(个) (2)4×8-24=8(个)

买文具。(教材第5~7页)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课件。

师:今天我们陪笑笑和淘气一起去学习用品超市看看好吗?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情境图)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英文本每本4元,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 生2:淘气拿着20元钱,要买3本作文本,售货员阿姨说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生3:我还知道笑笑要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取的数学信息很全面。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

师: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买文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跟小组同学说说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

生:从情境图中我们已经知道,3本作文本一共需要18元,那么一本作文本的价格就是18÷3=6(元);笑笑买了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已知英文本的价格是每本4元,所以笑笑应付的钱数是6+4=10(元)。

师:你能列成综合算式吗?应该先算什么?

生:列成综合算式18÷3+4,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师:说得很好。那么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该怎样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已知每本算术本的原价是3元,关键就是算出每本算术本的现价。我们已知现在5本算术本需要10元,所以每本算术本的价格是10÷5=2(元),这样2元就比3元便宜了3-2=1(元)。

师:说得很棒!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算式里先算什么呢?

生:列成综合算式是3-10÷5,在有除法和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师:结合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看看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小结: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师:下面的做法对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最下面左边的题)

生: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这样等号前后的部分才是相等的。

强调:脱式计算的时候,不参加计算的部分一定要抄下来,必须保证等号前后的部分要相等。

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试一试”情境图及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根据淘气所说的上次2支钢笔花了16元,我们可以算出上次1支钢笔的价钱是16÷2=8(元),而图中信息告诉我们现在1支钢笔的价钱是7元,这样淘气所买的钢笔就贵了8-7=1(元)。列成综合算式就是

16÷2-7

=8-7

=1(元)

师:结合上面的情境图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试一试”算式)

生1:算式3×7+12表示的是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需要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3×7+12.

=21+12

=33(元)

生2:算式5-12÷4表示的是1支自动铅笔的原价比现价贵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5-12÷4

=5-3

=2(元)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合理性。】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 我知道了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