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进去1 下载本文

怎样“读进去”(一)

前一篇文章,就精读一篇文章这个问题,提出“走一个来回”的方法。本文聚焦“走进去”,探究“走进去”的方法。

“走进去”,着眼“理解”层面,关注的主要是内容与思想。虽然专家们言之凿凿,“与内容分析说再见”,但绝不是“与内容说再见”,没有内容的理解,不能走进文本,只着眼表达的方法,语文学习必然走向抽象与机械,这一点,在前文已有交代,此处不再啰嗦。

走进去,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呢?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第一自然段为例。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你已经阅读了上面一段文字,请问:你的内心是否受到触动,产生了对小女孩的怜悯之心?这种受触动的程度有多大?

我猜想,你可能没有什么触动,即使有一点点,程度也不大。因为,你没有真正地读进去,你用的阅读方法是速读,是粗略地读。“快”,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粗读”,也只能留下肤浅印象。

我把前两句单挑出来。只聚焦这两句。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两句话交代了小女孩卖火柴的环境。这是怎样的环境呢? 第一,是“冷极”,什么是冷极?你有过“冷极”的经历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去年到哈尔滨,我穿着各种保暖装备,仍感觉到零下30多摄氏度的威力:透骨地冷,呼出来的气马上结成霜,手有一种要裂开的感觉,穿着棉鞋,还得不断跺脚才行。小女孩,是光着头、赤着脚走路的!小女孩,是北欧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人物,那里,会更冷!小女孩,她是个小——女——孩!

第二,是“下着雪”。在这样一个极寒的天气里,天是阴的,没有太阳;大雪下起来了!那是怎样的情景啊?风雪交加吧,风像刀子一样,雪无情地落在小女孩的头发上,灌进脖子里,拖鞋里,结成冰,小女孩眼前一片茫茫,不知命运的方向??

第三,是“天快黑了”,在极寒的天气里,在风雪交加中,天色慢慢暗下来,暗下来。黑——了——更黑——了——一个小女孩,忍受着极寒,冒着风雪,看着夜色渐渐黑了,黑了??人对黑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这大概来自远古时期,人类在黑暗中受到过多少攻击与伤害。小女孩,在黑暗中行走,她承受了多少身体上的折磨,与心理上的恐惧、无助?周围人匆匆忙忙地回家,可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第四,是“大年夜”。大年夜,多么美好、温馨的名字!有多少美食,多少新衣,多少礼物,多少快乐,多少爱!可对小女孩来讲,大年夜的一切美好都与她毫无关系!就在这个应该与家人团聚,享受美好节日的晚上,她有的只是寒冷、饥饿、恐惧、无助,无家可归,

无人爱怜。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个破折号,凸显了后面的“大年夜”这三个字,从“冷极”到“下着雪”到“黑”,作者一层一层地,压抑着内心的悲痛,残忍地把痛苦的砝码叠加在小女孩身上;然后,作者又写下了三个字:大——年——夜——,字字触目惊心,如有千钧之重,压得人无法喘息。小女孩命运之悲惨,就此拉开序幕,就此已有注定。

看,就这两句话,现在“走进去”了吧。这就是走进去,读进去,身处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情感与内容高度契合,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破解作者语言密码,读到朱熹所说“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怎么读进去的呢?也可提炼一些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细细地读,调动所有生活经验,联通已有知识背景,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力,设身处地地感受,将心比心地理解,大胆地猜测,整合信息,做出推论,形成观点??

其中,最核心的是三力吧——感受力、想象力、联通力。

就这么两句话,要真的读进去,读出自己的见解,在阅读的刹那间,得需要多少心灵和头脑的活动啊!而只有这样的活动,才使阅读成为一种促进心智发展的活动,从而实现育人的价值。而这种活动只有达到自动化,才能说一个人学会了精读。

在这个电子阅读时代,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阅读走向以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