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第1章 经济学思考的方法) 下载本文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B.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的效率是递增的 C.某种产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 D.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生产可能性曲线由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量决定,而资源的有限性及要素的不可完全替代性,使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B项,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的效率是递减的;C项,消费者的偏好问题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本身的形状无关。

17.某人辞去月薪1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000元(月息1%),办一家独资企业,若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人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元。

A.2000 B.10000 C.1000 D.101000 【答案】A 【解析】机会成本指某资源被用于其他经济活动中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自办企业的机会成本是原有的月薪1000元的工作和10万元存款的利息:1000?100000?1%?2000。

18.以下关于机会成本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机会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价格 B.机会成本是用来衡量次优选择的成本 C.机会成本等同于会计成本

D.对所有资源的利用必然存在机会成本 【答案】B 【解析】一定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该资源被用于其他活动中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因此机会成本衡量的是次优选择的成本。A项,所有要素的价格不仅仅是机会成本,还有会计成本;C项,会计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但不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换言之,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而经济成本才是影响个人或企业决策的要素;D项,机会成本只是针对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而言的,对于非稀缺资源,如空气,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也就谈不上机会成本了。

19.下列表述中,( )属于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A.汽油配给制是一项使大多数人失大于得的政策 B.现有的税收制度对于中等收入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C.就危害而言,通货膨胀更甚于失业

D.政府应当对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加以干预 【答案】A 【解析】实证经济学试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而规范经济学则带有很多经济学家的主观价值判断,其命题中更多地带有很多主观的字眼,如“应当”、“公平”等。

20.以下选项中,( )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A.影响消费者支出决策的各种因素 B.影响厂商产量水平的各种因素

C.决定某一企业雇佣的劳动和使用的资本数量的因素 D.决定经济体中失业人数上升或下降的因素 【答案】D

【解析】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包括消费者、工人、厂商、投资者、土地所有者等在内的决策行为,核心是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利用市场这一手段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宏观经济学主要对经济总量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国民产出、收入、利率、失业、通货膨胀等经济变量。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简述机会成本概念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核心假设——之间的关系。并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

答:(1)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两个成本的概念,即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付出的一切费用。它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燃料等各种投入,雇佣劳动的工资,贷款的利息,土地的租金等。会计成本又称生产费用。而机会成本是指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某些资源,用于其他生产活动中所能创造的最大的价值。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统称经济成本。

机会成本是由于资源相对稀缺所派生出的一个概念: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是生产的机会成本——而这种情况唯独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只有相对稀缺的资源才有机会成本,相对不稀缺的资源(包括取用不尽的资源和只有一种用途的物品)机会成本为零。因此,机会成本的概念和资源的稀缺性是一致的。

(2)例如,某人用属于自己的房屋和资金开办了一家小杂货店,他的会计成本包括日常的开销(如水、电、电话费等),进货、囤货的成本,雇用一个人的工资等。另外,他的机会成本还包括自己房屋的房租收入、资本放入银行或其他投资的回报以及可能的工资收入。将上述三项机会成本加入原先的会计成本,所有这些的总和才是他开这家店的经济成本,而计算盈利与否,应当考察的是经济成本,而不仅仅是会计成本。

2.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概念或者说前提假定是经济主体的理性和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试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技术上有效率与经济上有效率并不总是一致的”命题。

答:(1)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假定之一为经济主体的理性,即经济理性,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有着强烈的利己的动机,个体的行为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即用最小的成本付出以换取尽可能大的收益。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围绕这个原则展开活动: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租金最大化,即便是政府,也存在着一些最大化的指标。当然,经济理性的假定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也是在对现实抽象的基础上展开经济研究所必需的。

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假定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不是绝对稀缺,而是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无止境的欲望而言,世界上的资源是稀缺与匮乏的。一般来说,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高。经济学的理论大厦正是构建在这两个前提假定的基础之上。

(2)技术上有效率,即意味着科技的进步带来人的劳动的节省,过去很多需要人手工完成的工作随着这种进步都可以由机器代替。而经济上有效率,就是用最小的成本付出以换取尽可能大的收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也可能出现相互背离的状况。例如,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尖端技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是,尖端的技术意味着引进技术(包括机器在内)需要很高的价格,和技术配套还需要很多高素质的人才,这会给生产带来非常高的成本。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般的技术,并使用普通的劳动力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话,那么无疑后者的成本更低,从经济的意义上来说更有效率。

3.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中,只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消费品(如黄油),一种是资本品(如机器)。如果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它必须要减少资本品的生产和消费吗?请简述理由。

答:人们对消费品需求的不断上升,在现期内必须减少资本品的生产和消费。理由如下: (1)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暗示了这个经济体的生产组合落在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现期就要实现某种产品(如消费品)生产的上升,惟一可能的途径就是减少另一种产品(如资本品)的生产,这样,就可以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实现产品组合的调整。但是,本题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即这两种产品中有资本品。资本品是指生产要素中除去劳动力和土地以外的所有。如果现期减少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资本品的生产上,那么该经济体就会呈现经济增长,即整个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在未来仍然可以带来消费品生产的增加。

(2)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总是根据人们的偏好,在稀缺资源之间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如果人们更偏好于现期消费,那么必然影响到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如果偏好长期的增长,那现期的消费和福利势必受到影响。

(3)经济学就是研究通过什么途径实现最优的配置。在本题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如价格杠杆,来实现这种代际间的平衡。如果人们普遍倾向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为他们带来更高的福利,那么他们就会压缩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而储蓄正是一个经济体赖以增长的基础。反之,如果人们对未来持悲观态度,那么他们就会增加现期的消费,而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乏力。另外,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也可以实现这种资源的配置。如果政府不愿意放任人们肆意的消费行为,就会对人们的收入征收更重的税负,然后再将税收通过公共财政的形式支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如开办国有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4.怎样理解微观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的核心是价格理论?价格理论与所谓资源配置及其效率有什么关系?

答:(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以及通过市场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内在逻辑。个别经济单位包括消费者、工人、厂商、投资者、土地所有者等经济个体,他们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产品价格理论和要素分配理论。

产品价格理论主要围绕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为中心展开研究。消费者对各种不同产品的偏好及其性质是需求曲线的基础,厂商根据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函数的性质决定了其成本函数。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下,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厂商的成本函数将决定最终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和相应的产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根据产品的市场价格,厂商决定产量的高低,消费者决定自身的消费水平。因此,产品价格理论是价格理论的核心以及主要表达形式。

②要素分配理论同样也是价格理论,因为生产要素参与最终产品价值的分配,也就是在要素市场上,根据生产者对于要素的需求状况和要素的供给状况,决定要素最终的价格。某种要素的价格,也就是该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分配到的产品的那一部分价值。要素价格可以表现为工资、利息、地租、利润(企业家的价值)等。因此,要素分配理论同样也是价格理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论的变形。

(2)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由市场根据价格及其变动配置于各种产品生产和消费之上,使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从而保证了经济效率。

5.简述经济学意义的均衡及其内涵。 答:(1)经济学意义上的均衡是指在其他情况不变,或者说没有外生因素干扰的状况下,经济主体的行为或者某种经济状态不再变动,如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对产品的需求是一致的,而交易的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

(2)均衡的内涵

以商品市场的均衡为例,对经济学意义上均衡的性质做一些说明。

①经济学的均衡具有单一性。在同一组市场参与者(包括买方和卖方)的情况下,即在同一个市场内,只有一个均衡点。换言之,市场只有一个出清产量和出清价格。

②经济学的均衡总是存在的。即便描述经济现象的方程组在数学的意义上无解,可是在经济学的意义上它仍然存在一个合理的解释。

③经济学意义上的均衡是稳定的。稳定是指如果均衡受到外部干扰而离开均衡点的话,经济系统本身具有自动恢复到原先均衡点的趋势。根据稳定性的不同,可以将均衡分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

以上所考察的全部都只是某一个市场的均衡,其前提是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了均衡,称其为局部均衡。如果将所有市场的均衡都纳入考察的范围,在某一组价格水平下所有市场都实现了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的话,称其为一般均衡。

在博弈论的框架下,由于涉及决策主体的相互作用,均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6.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适当的收入差距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试说明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的问题还是规范经济学的范畴。

答: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而不是规范经济学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则是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适当的收入差距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这本身并不涉及经济学家的价值判断。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统计结果得出的倒U理论,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适当的收入差距会促进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这种差距又会逐渐缩小。这个命题是对经济现象的概括和提炼,与价值判断无关。

7.比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从解决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来划分,西方经济学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块。前者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后者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这两大领域是互为前提、彼此互补的两个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来看: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