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初期的目的是建立一所艺术与设计学院,达到他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的目的。他在建立包豪斯的时候,充满了要建立一个非机械化的、计较人格化的、追求中世纪行会的友好合作精神的微型社会。包豪斯的早期目的是社会的,是乌托邦的,而不仅仅是设计的。
包豪斯第二任院长:汉斯·迈耶,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德国共产党党员,他对于设计的认识,是基于设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基础上的,具有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社会功能主义立场。在迈耶担任包豪斯校长后学校的政治空气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浓厚高度。
包豪斯第三任院长:米斯·凡德洛,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他提出的“少则多”的立场和原则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从政治上来讲,他是非政治化的代表,对于他来说建筑就是建筑,为谁设计并不重要。米斯的非政治化也可以从他很少设计社区看出来。米斯担任校长后对学校的左翼势力进行了清洗,将学校变成一所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单纯的设计学院。
论述:包豪斯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把以观念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地奠定起来,从而与美国为中心的仅仅重视改变外型、强调商业效益的所谓“改形设计”对立,形成了现代设计当中两个非常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体系,战后被称为欧洲设计体系和美国设计体系,其中的区别,就是指的这两种对立体系。
依顿:一个宗教徒,包豪斯的早期教员之一,在包豪斯内教授基础课程,他的课程当中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二维和三维,或者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二是通过对于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来,特别是韵律规律和结构规律这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于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敏感性。对依顿来说,基础课始终只是基础,不能当作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设计。
纳吉:受俄国构成主义影响,他认为艺术家跟工艺技师没有任何差别,艺术家只不过是技法比较熟练的工艺技师。纳吉对于设计、艺术的社会功能性高度重视,不提倡单纯的艺术。从开始起纳吉就与依顿有着非常不同的立场。纳吉在学校中接替了依顿的职务,担任基础课程的教学。他把依顿从前搞的那些宗教色彩很强的教学内容全部废弃,他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设计表现技法、材料、平面与立体的形式关系和内容,以及色彩的基本科学原理。他
的努力方向是要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上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的对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了解和掌握上去。
雷蒙·罗维:法国人,一战后来到美国,他开办的设计公司是80年代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从可乐瓶到飞机内舱设计,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罗维公司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手段是1)重视媒体力量,通过每次媒体曝光的机会提高知名度。2)所有在他公司内设计的项目都必须用“罗维设计”的标记,以提高公司知名度。3)他的设计方式不是一个革命式的,而是渐进的改良方式。4)处理公共关系,伊丽莎白·里斯通过各种手段创作了“罗维奇迹”。
名词解释:有计划废止制度:这是 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来的。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它的缺点在于:单纯地强调式样改变,造成美国汽车在60、70年代成为外型华贵、性能地下的产品。因而在1972年前后的能源危机中被外型简单性能却优异的日本汽车打倒。这个制度同时也遭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抨击,这个制度造成经济与资源上的不必要的浪费。
飞利浦公司的设计程序:1情报收集,情报分析,提出设计设想;2设计草图阶段;3各种图案和草图的讨论和分析;4提出定稿;5模型制作。以上的每个阶段都采用小组联合研究的方式进行。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每个具体的设计师都与小组的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连续的讨论和研究。目的是集思广益,避免个人偏见造成的误差。
名词解释:波普设计运动:在60年代兴起的,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英国“波普”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里查·汉密尔顿。他在1956年运用拼合手法创作了《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在这场运动中各种奇怪的产品造型、特殊的表面装饰、图案设计、反常规的设计观念都涌现出来,设计家们的努力方向,是要找到代表自己的视觉符号特征、自己的风格,代表自己这一代。从本质上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1920年来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这场运动的思想根源是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来的,当时英国的青少年们认为大众文化是对抗美国主流设计界推崇的国际主义风格最好的办法。
论述:国际主义风格和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点:战后的国际主义设计和欧洲现代主义设
计从形式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从意识形态和思想动机来说,则完全不同。国际主义设计在战前的欧洲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工程努力,动机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他们自己能买的起的设计。从思想上说这种探索是进步的,代表了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特征。但是,当现代主义设计来到美国后其意识形态的初衷基本被改变了,变成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少则多”的原则原来是从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动机出发为达到低造价目的的一种手段,在美国则成为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目的性被取消了,为达到目的而不得已采取的手段变成了目的。本来为无产大众服务而发展出来的现代主义设计变成了具有强烈美国资本主特征的国际主义设计。
1958年,米斯·凡德洛和飞利浦·约翰逊合作,在纽约设计了西格莱姆大厦。这栋建筑成为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里程碑,奠定了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形式基础。
填空:意大利设计长期以来都保持大众化与高贵化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
论述:马尔多纳多:乌尔姆学院的第二任院长,他认为设计应该、而且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乌尔姆学院应该完全立足于科学基础之上。他认为训练的基础应该是:1)市场学;2)研究能力;3)科学与技术;4)生产知识;5)美学等五大方面,目的是为工业文明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基本完全抛弃艺术课程,对于个性非常压抑。而前任校长马克斯·比尔在设计教育上的观念则没他这么明确,比尔对于是否应该完全放弃艺术教育内容感到困惑,作为院长的他自从接受这个位置以来,思想上就一直在理性主义和艺术表达两种设计对立的观念中困惑,这种困惑最终导致他离职。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布劳恩公司长期合作产生出新理性设计,强调设计的企业性格、工业性格、批量生产。
德国设计现状:80年代以来德国的理性主义设计在以美国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为中心的消费主义设计原则造成的新形式产品面前,已经非常困窘了。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事务所,最著名的是“青蛙设计”这个公司完全放弃德国传统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发挥形式主义力量,为德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德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走两条道路:德国式的理性主义,主要为欧洲和德国本身的市场;国际主义的、前卫的、商业的设计,主义为广泛的国际市场。
德国的平面设计具有明快、简单、准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但是,同时也有沉闷的、缺乏个性的倾向。德国的平面设计和德国的工业产品设计一样,虽然杰出,但是毫无幽默感,毫无文化个性可言。而西柏林的设计强调人情味,强调设计的风格特点,强调个性和文化品味,具有艺术的、幽默的特色,在沉闷的德国设计中西柏林平面设计非常突出。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从建筑中开始的,这场运动可以认为是从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温图利设计的“温图利住宅”开始的,狭义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这种后现代主义基本已经在90年代初走向全面衰退。
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欧洲,在美国得到推广。
现代主义设计和传统手工艺之间的区别在于现代主义设计与工业化大生产相结合。 后现代主义设计(60年代后)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否定企图和重新阐释。 彼德·贝伦斯1907年
在德国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聘用了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和勒·科布西耶,培养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设计:这个地区的设计家们比较着重传统风格。有机功能主义。家具设计具有良好的功能性、简单明确性和传统美感,是现代化与传统结合的典范。
日本的设计:吸收外来的东西,转化为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日本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
意大利设计:设计特点是:1)自己创造;2)设计范围广,大众化设计和精英化设计并存;3)明星设计师。意大利人视设计为一种文化。
英国:重视设计所表达的社会象征性。
德国设计的特征是:重功能、重理性、高质量、单调、冷漠。
法国新艺术设计:1、六人集团:松散的团体,设计思想确是一致的,都强调自然主义。其中成绩最为卓越的是吉马德,代表作《地铁站》。2、现代之家:中心人物是格拉斐。他
在巴黎开设的这个设计事务所,从设计到制作,为顾客提供“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室内和用品。3、萨穆尔·宾:以他为中心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在巴黎开设,他强调“回到自然去’。这一集团最成果和影响最大的一次活动是1900年举办的新艺术之家家具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