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教案(修改) 下载本文

《团圆》绘本作文课教案 莱西七中 赵姗姗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以及环境描写和修辞来丰富文字。 2.感受亲人团圆的温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三张稿纸;红色、黑色中性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节时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吧。每当春节将近,总会有一些变化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火车站里挤满了迫切等待回家团圆的人,歌手在电视上提醒人们“常回家看看”,连来自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也在广告里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时刻”。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春节团圆的绘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间这位四岁的小女孩,毛毛。

二、读故事,补充细节,练习写作 (一)爸爸回家了。

1. 整整一年没有回家的爸爸回来了,“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 出示放大图: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中我的动作、神态,揣摩“我”的心理。

4. 是啊,太久的离别让“我”对爸爸既盼望又有一点陌生和紧张了。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口头续写一两句话,展现我复杂的内心。

学生交流:我 。 3.同学们,你发现了吗?绘本故事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所以,我们读绘本故事,要仔细观察插图,增添出许多自己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这样就可以把简单的故事读得厚实、丰满。 (二)与大春相遇

结合故事情景和插图,你觉得“我”会怎样向大春描述自己的新年收获呢?请拿出稿纸本,具体、生动地写出来。 学生活动:1.学生独立写作

2. 请三位同学上台投影: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 3. 学生互相点评、用红笔再修改。

(三)好运硬币不见了!

1.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给插图配上一段具体生动的文字。

教师指导:动作描写可以采取慢镜头,把一闪而过的松祚进行分解,来细致地展现场景;除了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我们还以用什么方式表现人物的内心?(景物描写、修辞的使用等)

2.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 3. 学生交流展示、评价。

4. 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默读之后,进行“慢镜头分解动作、景物描写”的重点指导。

5. 学生用红笔修改完善自己的文字。 (四)父女分别

1.先观察图片,再用自己积累到的描写方法,细致地描绘“父女分别”的场景。 2.同学起来朗读展示,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倾听别人的习作,一边用红笔完善自己的文字。

3.所有同学举起自己写的文字跟周围的同学展示一下:大家这节课都努力地写出了精彩的、具体生动的句子,给自己掌声鼓励!

4.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多角度的描写,“具体生动”地把一个小小的场景写到了几百字!正是这些描写方法的使用,帮助我们把简单的故事变得丰满了许多!绘本故事如此,我们自己的文章写作更是如此。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呢?

2.老师喜欢《团圆》这个绘本故事,不仅仅是因为“团聚和分别”中的感动,还因为故事中的父亲以“春节团圆”这种独特的仪式感体现着中国人的价值理论——履行家庭责任。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其实把家庭经营好了,整个社会就和谐稳定了,整个国家就会安定强盛。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希望同学们从热爱自己的家庭开始,扛起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把这份“家国情怀”践行下去。

附:教师随机点拨用语:

1. 动作描写,应符合人物的心境。

2. 语言描写配合上神态,就不再硬邦邦、干巴巴的了,反而能衬出人物的心情和神韵。 3. 心理活动描写的加入,展现出了“我”在当时这种情景下的内心世界,对读者的感染力是很强烈的。

4. 描写动作时,并不是简单地堆砌动词,而是把镜头放慢,把动作分解,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动作过程清晰地描绘出来。

5. 景物描写的使用,能够很好地衬托人在特定场景中的心绪。 6. 修辞的使用,活灵活现,更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