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与实训试卷A卷 下载本文

《物流案例与实训》 A卷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在线反向拍卖

2、冷链物流

3、看板方式

4、定牌包装

5、共同配送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包含哪几个阶段?

2、简述实施集中采购的优势。

第1页 共8页

3、危险品运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我们一直说物流是企业利润的第三源泉,请简述它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5、简述“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有何区别?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案例分析一:速度+规模=家乐福模式

一个“空降兵”

“每次家乐福进入一个新的地方,都只派1个人来开拓市场。进台湾家乐福只派了1个人,到中国内地也只派了1个人。” 这第一个人就是这个地区的总经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一位本地人做他的助理。然后,这位空投到市场上的光杆总经理,和他惟一的员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市场调查。他们会仔细地去调查当时其它商店里的有哪些本地的商品出售,哪些产品的流通量很大,然后再去与各类供应商谈判,决定哪些商品会在将来家乐福店里出现。一个庞大无比的采购链,完完全全从零开始搭建。

第2页 共8页

十字路口的商圈

这个“空降兵”的落点就是十字路口,而家乐福的选址也不折不扣地体现这一个标准——所有的店都开在了路口,巨大的招牌500米开外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一个投资几千万的店,当然不会是拍脑袋想出的店址,其背后精密和复杂的计算,常令行业外的人士大吃一惊。 根据经典的零售学理论,一个大卖场的选址需要经过几个方面的详细测算:

第一就是商圈内的人口消费能力。中国目前并没有现有的资料可资利用,所以店家不得不借助市场调研公司的力量来收集这方面的数据。有一种做法是以某个原点出发,测算5分钟的步行距离会到什么地方,然后是10分钟步行会到什么地方,最后是15分钟会到什么地方。根据中国的本地特色,还需要测算以自行车出发的小片、中片和大片半径,最后是以车行速度来测算小片、中片和大片各覆盖了什么区域。

然后,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调查这片区域内各个居住小区的详尽的人口规模和特征,计算这片区域内人口的数量和密度、年龄分布、文化水平、职业分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许多指标。家乐福的做法还会更细致一些,根据这些小区的远近程度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再划定重要销售区域和普通销售区域。

第二,就是需要研究这片区域内的城市交通和周边的商圈的竞争情况。如果一个未来的店址周围有许多的公交车,或是道路宽敞,交通方便。那么销售辐射的半径就可以大为放大。上海的大卖场都非常聪明,例如家乐福古北店周围的公交线路不多,家乐福就干脆自己租用公交车定点在一些固定的小区间穿行,方便这些离得较远的小区居民上门一次性购齐一周的生活用品。

当然未来潜在销售区域会受到很多竞争对手的挤压,所以家乐福也会将未来所有的竞争对手计算进去。传统的商圈分析中,需要计算所有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产品线组成和单位面积销售额等情况,然后将这些估计的数字从总的区域潜力中减去,未来的销售潜力就产生了。但是这样做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对手的竞争实力,所以有些商店在开业前索性把其它商店的短板摸个透彻,以打分的方法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比如环境是否清洁,哪类产品的价格比较高,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如何等,然后依据这些调研结果,进行具有杀伤力的打击。

第3页 共8页 当然一个商圈的调查并不会随着一个门店的开张大吉而结束。家乐福自己的一份资料指出,顾客中有60%的顾客在34岁以下,70%是女性,然后有28%的人走路,45%通过公共汽车而来。所以很明显,大卖场可以依据这些目标顾客的信息来微调自己的商品线。能体现家乐福用心的是,家乐福在上海的每家店都有小小的不同。在虹桥门店,因为周围的高收入群体和外国侨民比较多,其中外国侨民占到了家乐福消费群体的40%,所以虹桥店里的外国商品特别多,如各类葡萄酒,各类泥肠,奶酪和橄槛油等,而这都是家乐福为了这些特殊的消费群体特意从国外进口的。南方商场的家乐福因为周围的居住小区比较分散,干脆开了一个迷你SHOPPING MALL,在商场里开了一家电影院和麦当劳,增加自己吸引较远处的人群的力度。青岛的家乐福做得更到位,因为有15%的顾客是韩国人,干脆就做了许多韩文招牌。 高流转性与大批量采购

超市零售业的一个误区是:总以为大批量采购压低成本是大卖场修理其它小超市的法宝,但是这其实只是“果”而非“因”。商品的高流转性才是大卖场真正的法宝。相对而言,大卖场的净利率非常低,一般来说只有2-4%,但是大卖场获利不是靠毛利高而是靠周转快。而大批量采购只是所有商场商品高速流转的集中体现而已。

而家乐福也完全有同样的管理哲学。家乐福选择商品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要有高流转性。比如,如果一个商品上了货架走得不好,家乐福就会把它30厘米的货架展示缩小到20厘米。如果销售数字还是上不去,陈列空间再缩小10厘米。如果没有任何起色,那么宝贵的货架就会让出来给其它的商品。家乐福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部由电脑来完成,对POS机实时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和分析,对每一个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单位销售量和毛利率进行严密的监控。这样做,使得家乐福的商品结构得到充分的优化,完全面向顾客的需求,减少了很多资金的搁置和占用。

问题:

1、如何理解“空降兵”?

第4页 共8页

2、家乐福是如何进行选址的?

3、家乐福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案例分析二:奥康鞋业物流运作模式案例

奥康集团创建于1988年,是一家从3万元起家,发展至拥有6亿多元资产,年销售额到10.7亿的民营企业。

面对中国皮鞋业供大于求的不争事实,奥康集团通过对公司物流系统不断地改革与完善,终使奥康跨过了众多企业难以解决的物流瓶颈问题,使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一)物流模式演进变革

奥康在物流系统建设的道路中上有过几次的反复。1998年以前奥康基本上是沿用“以产定销”的营销模式,总部生产部门生产什么,营销人员就推销什么,代理商就卖什么。1999年,奥康生产、营销两分离,全面导入订单制,即生产部门生产什么,不是生产部门说了算,而是营销部门说了算,营销部门根据市场的信息、分公司的需求、代理商的订单进行信息整合,最后形成需求,向生产部门下订单,这叫订制,也叫以销定产。这种订单制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把生产部门变成了营销部门的OEM(加工厂家),这样,奥康的订单制、以顾客为中心的物流运作模式以慢慢形式。在整体思路以订单制为中心的物流模式中,奥康还通过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进行了改造,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有了保障。 (二)物流运作无“网”不胜

第5页 共8页 很多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一种经历,电视台上有些大打广告的产品,当你心动准备去购买的时候,跑遍了所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他们的踪影。这是一个典型的终端不完善的表现,也是物流“不流”、“难流”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网络为王”的时代,谁拥有了完善而健全的终端,谁的终端渗透能力强,谁就能够不断适应消费者地需求,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为物流的工作工展提供依据,从而在市场的变化中占领先机。奥康现在除了在台湾、香港、澳门三地没有营销机构外,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营销网络,106个营销机构,2800多家连锁专卖店,1000多家店中店,并在意大利的米兰成立了境外分公司,在西班牙的马德里设立办事处。强大的终端网络,促使奥康物流“能流”、“速流”。现在奥康产品,三天之内就可以通过专卖店及同场专柜等终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实现了营销工作的第一步“买得到”。 (三)物流运作速度为主

现代市场的竞争,就是比谁看得准、谁下手狠。特别是对皮鞋行业而言,许多是季节性的产品,对于这种类型的产品,就是比时间,比速度,对于一些畅销的品中,如果你能抢先于你的对手一星期上货、一个月出货就抢先占领了市场。面对于市场的管理终极目的也在于此,如果你的产品慢于对手一步,就会形成积压。所以说市场的管理说到底是对库存的管理。 为此,奥康与中国最大的软件商之一用友公司进行合作,着手建立了全国营销的分销系统,对每个分公司、办事处配备电脑,并与总部电脑进行链接,使各网点与部部进行联网,最后达到快速共享的目的。这样,总部与分公司、分公司与终端网点的信息沟通、反馈及得理全部在电脑上操作完成。形成一个快速的信息反应链,这样每个销售分公司的销售网点每天的销售就一目了然。现在,无论到奥康全国任何一个分公司、办事处的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了解到公司产品的库存总数、当天销售、累计销售、某一类型产品的数量及尺码,总部对一些畅销品种就能马上做出反映,打好时间战,产品的南货北调迅速完成,促进了总部的决策活动与全国的物流整体把握,把全国物流风险降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四)物流运作信息至上

在奥康的内部有一种共识;在金钱贪污、物品贪污、信息贪污中,最可怕是的信息贪污。

第6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