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蜀相 下载本文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蜀相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蜀相: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即成都诸葛武侯祠。 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5分) ....

(1)诗歌用设问开篇,“何处寻”写出了找寻的艰难,表达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A〕〔B〕 (2)第二句写丞相祠堂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翠柏丛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肃穆的氛围。〔A〕〔B〕 (3)三、四句描写丞相祠堂景色,动静结合,春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意盎然。〔A〕〔B〕 (4)春草自碧,黄鹂空鸣,“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A〕〔B〕 (5)五、六句转入议论抒情,概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他忠心报效蜀汉朝廷的一生。〔A〕〔B〕

【答案】(2)(3)(5)正确,(1)(4)错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1)“何处寻”写出了找寻的艰难。理解错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4)项,“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应该是: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理解错误,“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白话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应仔细查对原

第 1 页 共 5 页

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解析】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一览!

1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2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4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5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6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7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8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10 为国平蛮统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诸葛虔诚水夜生。

11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12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3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4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15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16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17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8 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19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21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第 2 页 共 5 页

15.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15.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之情,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尚

未实现而身先死;(2分)又表达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以及自身处境而产生的惺惺相惜之情,不由得发出了英雄泪满衣襟的浩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之情,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尚未实现而身先死,又表达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以及自身处境而产生的惺惺相惜之情,不由得发出了英雄泪满衣襟的浩叹。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

【考点解析】古诗歌情感分类

对于中考,“古诗词把握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根据作者抒发的情感可以分类如下: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