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持技术”在校本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下载本文

运用“手持技术”在校本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摘要 介绍了新安中学运用“手持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新进展,包括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所含的环节及其特点与成效,为中小学运用“手持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手持技术 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

1 背景

深圳市新安中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组织该校的理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建立“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实验室”,开发校本课程,与华南师大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圈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近年来,新安中学已成功开展了以“欢乐元宵夜灯笼熄灭之谜”、“运用手持技术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运用手持技术监测校园芒果树土壤酸碱度”为课题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技巧,在真实情境下主动学科学、“做”科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 课题的开展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主要是学校组织,由科组进行实施,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总结”3个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包括“引导型”和“自主型”2轮递进式的研究性学习,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2.1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2.1.1 确立选题标准,制定活动计划

首先,教师要确立活动中课题选择的标准,主要依据有以下3点:(1)以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2)要能够发挥手持技术的优势:一是手持技术能解决而传统实验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二是与传统实验技术相比,运用手持技术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的问题;(3)所选实验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学习心理,难易适当。

依据上述标准,教师们确定了活动课题,制定了活动计划与流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挑选参与活动的学生。

2.1.2 进行学生培训

“手持技术”是一套先进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和各种传感器,能便携式地和定量、快速、准确地测量科学数据,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手持技术,在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一些陌生感,因而有必要先对学生进行仪器介绍与操作培训。首先,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认识“手持技术”是什么;知道组成部件各自的用途是什么;认识一些常见的传感器(如温度、压强、pH等的传感器);其次,让学生学会组装和操作仪器,并运用仪器测量一些常见的物理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手持技术,了解手持技术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

2.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2.2.1 第一轮:“引导型”研究性学习

考虑到学生只是初步接触了手持技术,在他们的认识结构中,手持技术仪器只是个单纯的实验工具,还不能作为认知工具来辅助他们进行问题解决,因此教师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们开展了2项“引导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主要是由教师提供给学生,其难度不大,内容主要是围绕初三所学的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了解手持技术的综合运用,教师选择1个定量实验和1个半定量实验,分别是“欢乐元宵夜灯笼熄灭之谜”和“运用手持技术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实验”。

第1个实验是“欢乐元宵夜灯笼熄灭之谜”,采用数据采集器与溶解氧传感器探究“燃烧”的奥秘。“燃烧”这个概念,学生早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但由于缺乏相关定量测量手段,初中教材只是定性地、笼统地对燃烧下了一个简单描述型定义,再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一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干扰,使得学生对燃烧这个概念认知不全面,甚至存在一些误区。通过手持技术进行定量测量(见图2),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得到“异常”结果时能对其原有假设进行质疑,并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交流而修正原假设,从而最终获得正确的科学结论。该实验的难度不大,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手持技术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测量的数据,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第2个实验是运用手持技术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实验,主要利用数据采集器、溶解氧传感器与光强传感器进行实验探究。该实验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但可能没有想到,通过二

氧化碳气体的倾倒,可以观察到水槽中由低到高放置的蜡烛会逐根熄灭。另外,在传统的教学中,蜡烛熄灭的原因被认为是氧气消耗殆尽,但通过手持技术测定的图像(见图4),学生可以发现,蜡烛熄灭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体系中已没有氧气,而是剩下氧气的浓度不足以维持蜡烛的燃烧。该实验的难度适中,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学会绘制和分析图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用数字化实验的手段验证旧有的知识,锻炼学生“数字与图像结合”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一轮活动实施后,教师针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拟定活动改进的策略,如对部分学生进行再培训,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调整实验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重新组合实验小组等。通过这些措施,使下一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

2.2.2 第二轮:“自主型”研究性学习

在“引导型”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手持技术的操作,并对手持技术的功能与应用有了较深的理解,逐渐将其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来解决一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前一轮的研究性学习是以教师作为主导,而在下一轮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则占主导的地位。

第二轮的“自主型”研究性学习,“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环节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提高运用手持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从旁协助的作用。学生经过反复商讨和询问教师的意见,最终确定“运用手持技术监测校园芒果树土壤酸碱度”这一研究性课题。该课题选题新颖、与生活贴近,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难度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学生自主地进行了4个探究性实验(见表1),下文将以实验1为例作具体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