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对象和主体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对象和主体

作者:汪信砚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01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只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误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不是人民大众而是马克思主义自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化”为人民大众所真正需要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既不是人民大众,也远不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者,而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对象;主体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01-0091-05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已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之作了较多的思考和探讨。但是,从已经出版和发表的论著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着多方面的误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仅仅是一个需要人们正确地加以理解的理论问题,更是一個需要人们认真践行的实践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之所以必要,也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而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诸多误解,必然会在实践上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陷入种种误区,甚至会阻滞和断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对象、主体等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辨析,以便澄清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一些误解。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和解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亦即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之能够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我看来,这样一种理解和解答,并没有真正把握和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应该承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绝对必要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并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对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揭示和反映,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一系列普遍性的原则和原理。因此,与一切严整的科学体系一样,马克思主义必然具有自身的学理性和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没有、也不可能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大众来说,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显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要使人民大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必须用人民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列宁用下述公式来强调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重要性:“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①。但是,通俗化只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只知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和原理,以为只要用生动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之进行阐释,它们就能够转化为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与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应不变、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的王明式教条主义并无二致,其结果只能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化为泡影。要知道,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并不在于他运用了什么深奥难懂的语言来讲马克思主义,即使是最集中地体现了其教条主义错误的文本即他于1931年2月写作的《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也是非常通俗易懂的。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乃在于他脱离中国的实际、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而“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②。对于这种“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无论以怎样生动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加以阐释,它也不可能对人民大众有什么吸引力,因而也不可能转化为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概言之,仅仅注重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只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只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所谓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③,也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④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抓住事物的根本”,包括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反映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在中国的条件下,要使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要使马克思主义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把握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及其各个领域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正确回答与人民大众的利益休戚相关、因而人民大众特别关心和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并由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创造并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这正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根本任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成果。只有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使人民大众切身感受到学了管用,才会使他们真学、真信和真用,才能让他们入脑入心,从而真正在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内在地包含着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这是因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本身就是“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⑤。这就是说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阐释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特别强调:“洋八股必须废除,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⑥ 既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又内在地包含着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主义通俗化,那么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實质之所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之一⑦。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要“化”的到底是什么?在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解答中,有些人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命题。近年来我国出版和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著中,“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提法可谓俯拾皆是。按照一些人的解释,所谓“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就是向大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掌握大众”,甚至使大众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显然,根据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人民大众都化为掌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在我看来,以“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误读,它隐含和潜藏着种种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入歧途的危险。 首先,它抽象地谈论用马克思主义“掌握大众”,甚至希图使人民大众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个目的是无法达致的,而且它在实践上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也可以称为人民群众。众所周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一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成员的总称。从质的方面看,它概指促进历史发展和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而劳动群众是其中最稳定的部分;从量的方面来看,它总是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与此不同,即使是在今日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始终只会是社会成员中的少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因此,从理论上说,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即使中国共产党的八千万党员都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和马克思主义者,再加上一些虽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真心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相对于十三亿人民来说仍然是少数。如果像以“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那样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定位于人民大众,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人民大众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从而认为人民大众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可以划上等号,那么,在评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时,我们就可能重蹈“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覆辙,即要么把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排除于人民大众或人民群众的范畴之外,要么把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降格于普通大众的水准。而无论是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损害。 其次,以“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所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的主张,即向大众灌输马克思主义也是很成问题的。所谓向大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就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强行塞进人民大众的头脑,它必然带有某种强制性和受众消极、被动地接受的特点,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真目的,即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