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探寻 下载本文

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探寻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能够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有人教育的任务。同时指出了幼儿园与家长共同作为教育者所担负的任务和职责。可见,家园共育已是幼教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家园合作逐渐被人们接受,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小班家园共育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家园 共育 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随着大教育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幼教界人士都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儿童发展受着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对幼儿来讲,三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以家庭为最大,因为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学校,而父母恰恰又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做好家长

工作,开展家园配合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关键和迫切需要注意的,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家园共育的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就要负起协助父母改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幼儿园工作规程》更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任务。”专家理论与规程精神为我们开展家园共育提供了依据.过去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般是幼儿园单向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整个教育是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是辅助的,家园共育往往局限于顺从幼儿园的要求,被动地做些配合工作。我们所提出的家园共育中,幼儿主体性地位不变,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原则不变,但让家长由被动的配角转为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学会充分利用有利教育因素对幼儿主动实施教育的角色,主体性与主动性有较大的提高,它明确了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对家长做工作,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一、家园共育的目标制定

合理地调节好家园共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家园共育产生教育合力的作用。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帮助家长与孩子,家庭与教师,家庭与教育工作团体沟通,使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孩子的发展,从而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相互支持的环境,为家长提供合作和参与的场所,达到引发家长与教师观点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和策略的重建.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充分体验,认识到新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价值,拉近心理距离和感情,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效果。 二、家园共育的阶段划分

家园共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从整个教育同步化活动周期来看,幼儿入园初与学期后的活动内容有所不同,应体现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并不断调整、完善促使家园信息交流,促进各方的反馈与相互影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小班幼儿家园共育活动中家长的心态与要求作了分析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希冀期(幼儿入园第一个月)

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面临新环境,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波折,一方面对新环境新鲜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容易产生与父母分离的焦虑和不安,这一阶段的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的不适应感到忧虑,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无所适从。家长大多希望求助于老师解决,这为家园共育的开展,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