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 - 图文 下载本文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一 2013-5-31 10:34 阅读(0) 转载自大真楼主

? ? ? ? ? ?

赞(164) 评论 转载(766) 分享(106) 复制地址 编辑

上一篇 | 下一篇:专业摄影师 教你...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一

陈教授:从本月开始,我们正式进入“草圣追踪”。“草圣追踪”对大家来说,是一个练习基本功,提高书写技大家在今后的各种各样的展览有竞争力;同时,和魏碑学习一样,我们还要把它作为一个实验性书法教学的又一目标,这个目标使大家对毛笔运用的感觉有一个大幅度的刷新,毛笔的感觉原来是什么样的状态,通过草书学习毛笔运用的感觉,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原来的用笔很重,有的人对连绵线条的用笔技巧把握不准,有的论是何种状态,我们首先要有第一个目标,那就是书法技巧的提高。第二个目标要使草书学习具有教学的实验性要“定局”,因为,任何一门艺术,任何一种书体,只要成为“定局”,就会慢慢僵化,到最后变成习气,所以样,让它始终有新的学习内容,它给你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对经典的重新认识机会,还要让它成为你们再起跳的跳

在正式进入草书技法学习之前,建议大家先读赵壹的《非草书》,而且,这篇文章要细读,因为这篇文章中究。书法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书法问题,而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恰恰是书法的局外人,比如说:碑学是阮元在《南提出来的。其实,阮元不是一个书法家,但他是一个一流的经学家和史学家,他不是站在书法技术的角度上看书从书法外看书法,他反而看到了我们很多的书法家视而不见的东西。因为,我们很多书法家在处在书法中对书法有了感觉。象阮元这样不是书法家的经学家和史学家从外面往里面看的时候,却发现了书法中还有一个“碑学”人,他只是汉代的一个政治家和辞赋家。我国汉代初期,文风非常简略,甚至说比较简陋,到了汉代中期的时候当时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文体,就是汉赋。汉赋文风非常华丽,比如:它为了描述一个杯子,可以用大量同的角度,用洋洋洒洒数百字来描述。赵壹是当时的辞赋家,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艺术家。在文学领域,辞赋家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把它变成文学艺术。我们在看汉代辞赋时,联想到书法中的一种书体,叫花体杂篆,在今天文字过于简陋单调,结构也不好看,所以花体杂篆是美术家干的事,他的动机是要美化汉字的结构造型,它和今一样的道理。赵壹没有墨迹留传下来,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他是一个书法家,但他不可能不写字,所以,他站在会行的草书,汉代的草书还不是今天的草书,汉代的草书还是章草,一直到张芝开始才有稍稍流畅的草书,但到目的草书还靠不住,这些刻帖中拓出来的所谓的张芝的草书,有可能是唐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来的。汉代的草书是索靖的《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就是这些作品也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连绵的线条。可以说:汉代草书远没有到达这个程度。就是那样的一个草书,已经让赵壹这样一个辞赋家感到非常不满,《非草书》就是指他反都是反对草书的说法,他认为草书不应该是这样的。在《非草书》中他完全采用实用主义的立场,这和他作为辞恰恰相反。而且他反对的草书还不是张旭、怀素式的草书,而是象张芝、索靖和陆机之类的的草书。大家可以想个非常有趣的视点,赵壹是一个有艺术气质的辞赋家,但他的艺术气质一旦到了文字书写中却变得出奇的实用。但他又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人,在汉代能写这样辞赋的人,证明这个人的思维是高度发达的。写文章最重要的章?他的思想丰富是他的文学方面的艺术气质,但他用他的思想丰富来反对文字书写的丰富而又希望使它回到应就留下了这么一篇绝妙的文章。

这篇文章里面用了很多的道理来说明草书的无用,他反对有人整天拿着毛笔在那里研究草书,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我们不感兴趣,因为我们的草书班教学重点不在理论,所以,我们只关注这篇文章中的几句话,因为,那几句话我觉得这其中对我们最有研究意义的是:“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它的大概意思是:草书的书今天反而把它写得非常别扭和困难而且又写的那么迟缓,这句话是今天我们讨论草书的第一个关键词。我们首先

作这样的理解:在赵壹所处的时代,写草书其实已经是“难而迟”,而“草本易而速”是赵壹看过去的古代的草速”,针对“易而速”和“难而迟”的理解,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写草书的时候是“快”还是“慢”? 在讨论这句话的时候,只能根据他当时的语境,我们不能把自己现在的语境加进去:“草本易而速”在当时语境以前写草书是“易而速”,第二,“难而迟”是指他同时代的草书,而同时代的这些写“难而迟”草书的人恰恰天来说,不是写字的人,而是艺术家。正因为有了这些“难而迟”的艺术家,所以他要大动干戈、大张旗鼓写文而迟”草书的人不在少数,正因为这样,他要拚命反对,所以说“失指多矣”。

为什么要对“易而速、难而迟”进行讨论和研究?因为这和我们的草书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动笔的时候“难来,所以大家首先要搞明白这个道理。对我们今天来说,“难而迟”当时是艺术,今天肯定也是艺术,我们假设速”;但我们对“难而迟”怎么理解,也未必一定排斥“易而速”;问题是你先要理解这句话,你后面“干活”习花一点时间讨论理论不是坏事,这关系到学习的理性和不理性的问题,如果拿着字帖蒙头就写,这个班就和外清楚,搞清楚草书是什么东西,将来大家出去,哪怕你写的时间不多,但你讲的时候会“头头是道”,所以说,直接有关的。

这个阶段,同学们写得不准没关系,但要知道哪里写的不对,我们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和训练是通过对怀素的《一个大草书和狂草书的流畅度概念,但这不是“易而速”的流畅,而是通过对古典字帖的研究和临摹,要让它既

就流畅度的概念,给大家提出八个题目(流畅度标准):

1、长线条。(长线条是流畅度的一个主要指标。)

2、同一长线条中多方向的连贯。(多方向是指线条的指向是多方位的,连贯是指各种不同方向的线条又是相互

3、圆润。(毛毛糙糙的线条,非常粗犷的线条,很生硬的线条,肯定不流畅。)

4、线条的粗细反差较小。(如果一个字有很粗的笔画,也有很细的笔画,它会不会流畅,流畅应该象绸带飘过条比较接近。)

5、露锋尖笔较多。

6、字和字之间衔接非常轻松快捷。

7、有速度感。(有速度感的字不等于一定写得快,写得很慢的字也可以有速度感。人们说草书一泄千里,为什明它还是有一个速度的大感觉。)

8、行笔动作不单调重复。(同一个笔画不断出现就是单调重复。)

有了这八个流畅度的标准,如果达到运用自如程度,大家写出来的字肯定有流畅度;同时,看字帖有没有流畅度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二

陈教授:

每一次学习都会给出一个主题,上一次学习给出的主题是流畅度(或流畅性),并且针对这的目的主要是对草书的理论尤其是技法理论作一些清理。在练习中,能达到要求的练习作业不多,

开始达不到要求,这也很正常。流畅度是草书的灵魂,通过一次练习是不能解决线条流畅度的问题

本次课程给出的主题:是关于草书线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

对每一次学习提出一个主题要求,目的是对某一类型的技法进行一次集中的突击练习,但在还是这次的停顿、顿挫和休止都应该是自然的流露,但练习还是要从基础开始做起。专业的练习是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是我们每一次给出的课题,这个课题对同学们的训练来说,都会在前一个练要求。从流畅度(或流畅性)的练习到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练习,它概括了草书线条运行的最基本有二个含意:第一,是它的根本性,这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是它的及格性,及格性是指它不是们要成为一名草书家,所必须要做到的标准,也就是俗称的六十分的及格线。

上次流畅性的练习我们做的不是很理想,但有此作为基础,在这次做停顿、顿挫和休止练习停顿、顿挫和休止的类型化能力会有所增强。在古代草书经典法帖中,这些类型有很多,孙过庭《黄庭坚《诸上座帖》中都有这些类型,每一个书法家,他的停顿、顿挫和休止的方式不同,决定了的书法家吴说创造了一种书体,称为“游丝书”,他把草书线条的流畅和连绵,理解成把所有的线也就是说:已经到了草书较为成熟的宋代,还是有人对草书的连绵产生误解,他以为把每一线条连于对这种对草书流畅和连绵的误解的思考,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对流畅度以及停顿、顿挫和休止的学习有着足够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是全部连绵的线条,其结果给我们的感觉恰恰是不连贯的的线条,才会在感觉上表现出连绵的意境。连绵的过程会产生出连绵形态,但我们看书法除了看形态连绵的气势才是草书所取的,而事实上,连绵不断的线条是没有气势的,只有在连绵线条中不断产这种停顿才会产生连绵的气势。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越是有停顿,而且停顿的技术很高,连绵的看似所有的线条都连在一起,反而没有气势连绵的感觉。

停顿、顿挫和休止给线条的流畅度增加了一个解释的角度,为此,对其进行类型分析显得非是以怀素《自叙帖》作为依据,分析的题目涉及停顿主题的五个方面:

1、起笔到收笔的停顿

每一根线条都有起笔和收笔,起笔的时候不停顿,但到收笔的时候有停

过程。字帖给我们的结果是:它有的时候是停顿,而有的时候看似停顿而并不表面,要悉心体会。 2、行笔过程中的突然停顿

它是一个停顿中的顿挫概念,比如说:以前,我们在写魏碑线条的时候

时候,笔忽然停下来,或者改变方向,这是一种行笔过程中的停顿方式;在行

停顿的方式,“顿挫”实际上有两个动作组成,“顿”是直接停顿,“挫”是在停顿的3、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

在怀素《自叙帖》中,有一些如急风骤雨般的连绵线条,但在线条中某

象,而且这个停顿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它在你的预期中是不会停止方没有理由停顿,但事实上出现了停顿的现象,我们称为“嘎然而止”。 4、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

这种类型在唐楷中出现较多,也很典型,因为,唐楷在转向中线条的线

线形的变化给我们对其停顿的判断有了一个明显的依据。但在草书中,线形的

停顿还是非常明显,这些现象在字帖中主要表现为转折后线形和方向上有所变5、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

空间停顿的概念是指字和字、部件和部件之间的停顿关系,而空间停顿

现出来,所以,这个关系落实在结构上,让我们对结构和线条的停顿有一个进

这五个停顿分类只是停顿概念中的基础,是一个及格线的分类。如果要

就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以后还要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停顿,就目前而言,我们先类型作为我们训练的基础。

陈教授:

从怀素《自叙帖》中找出表现这五种停顿类型的例子,每一个类型要找两例以上,找出来以后对它第一个类型的分析和解释:

下载 (28.58 KB) 2008-12-9 16:18

下载 (35.53 KB) 2008-12-9 16:18 停顿图例①

第一个类型是起笔到收笔的停顿(停顿图例①)

第一个是字帖中“杖”字,这个字的横笔的收笔和捺笔的收笔,可以理解为收笔的停顿;另一个个较为明显的收笔停顿,它和提笔不是连贯的关系,而是停顿的关系。

在《自叙帖》中有许多类似于上面两个范字的线条,但它不属于停顿,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线条中寻找哪些是“以断为停”的线条,哪些是“断而不停”的线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停顿就容易理解了,这技术要领,收笔有停和不停之分,有的笔画收了但有连贯之势,有的笔画收了以后就没有连贯之势,比如说“杖很远,但没有给人以停顿的感觉,而横画的收笔是停了,因为判断不出它的前进方向,所以它是停顿的。

第二种类型分析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