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理解性默写及重点字词检测题 下载本文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及重点字词检测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势不可挡的语句是: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南方) , 。(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3)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4)文中“ , , "三句具体写秦用愚民政策压制并防止百姓反抗。

(5)文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 , , , 。 (6)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

是: , , , ,以为固。

(7)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

是: , , 。

(8)“ , ”,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9)文中“ , , ”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10)贾谊用

“ , , , ”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況。 (11)作者用

“ , , , ”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12)文章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

论: , , 。 (13)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1)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5)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6)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7)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9)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0)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1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占据,占有)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继承)(沿袭)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西举巴蜀(攻取) 5、相与为一(结交,亲附)

6、之属 、之徒 、之伦 (某一类人) 7、秦人开关延敌(迎击)

8、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有所犹豫而徘徊不敢进) 9、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箭头)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弱点,毛病) 11、奋六世之余烈(振作)(功业) 12、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

13、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击退) 14、隳名城(毁坏)

15、销 锋 镝(熔化)(兵刃)(箭头) 16、然后践华为城(踏) 17、因河为池(凭借,依据) 18、据亿丈之城(依靠,凭借)

19、临不测之渊(面对着)

20、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忠诚的,可靠的)(拿着) 21、余威震于殊俗(边远的地方) 22、揭竿为旗(举) 23、帅疲弊之卒(疲惫) 24、将数百之众(率领)

25、赢粮而景从(担负)(通“影”,像影子一样) 26、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若自,像以前一样) 27、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锋利) 28、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29、非及 向时之士也(比得上)(先前) 30、致万乘之势(取得,获得)

31、序八州而朝 同列(排列座次)(使……朝见)(指六国诸侯) 3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起事) 33、为天下笑者(被)

三、这些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样吗?请解释 而迁徙之徒也(被征发)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

四、遇到这些双音节词语,你该怎样解释? 1、当是时也(当:在;是:这;在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