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 哥伦布:意大利热那亚人,近代航海家,是美洲的发现者。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却在航行中达到美洲,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使美洲大陆进入人类发展历程,为全球地理知识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他的殖民占领屠杀了大批北美土著居民,为美洲人民带来沉痛灾难。

2. 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路德原本研究基督教神学,后来在思想上开始否定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念,否定教皇权威。1517年,写成《九十五条论纲》,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提出了“信仰基督即可得救”。1520年8—10月间,他又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被囚于巴比伦》,概述了他关于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路德的思想受到民众和部分贵族的支持,新兴的路德教派形成。他的思想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但仍未完全摆脱经院哲学的影响。

3.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此“以人权反神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为资产阶级的一种思想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

4. 启蒙运动:通常指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一般认为,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末期的英国大体上以1688年为标志。牛顿,洛克的著作相继问世标志着新科学观念和政治观念的诞生。进入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思想家继承了科学革命和英国哲学的理论成果,展开了富有创造力的公共思想文化活动。启蒙运动延续一个世纪,结束语法国大革命,其留下的思想主张为人类思想打开了理性之光。

5. 光荣革命: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次政变。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英国议会决议废黜国王詹姆士二世。迎请信奉新教的荷兰奥兰治亲王威廉及其妻子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规定了臣民的权利。1701年国会又进一步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做出一系列限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有效的将王权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由于这次推翻复辟王朝的统治,是没有民众参加的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所以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作“光荣革命”。

6. 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它明确了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和平等,这种自然权利通过人们的“政治结合”,就变为公民权利,政治结合

1

产生的公民社会,体现出来的是“社会契约”原则;宣扬主权在民原则,最高权利来自于国民;强调法治,认为国民的公共意志是立法的根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权宣言》所确立的这些原则,即人们所说的“八九年原则”,是改造法国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7. 独立宣言:北美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由杰斐逊起草的宣布北美独立的宣言。宣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权利的政府;第二部分列举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宣称这是侵犯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部分号召北美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这是宣言的中心思想。同时还阐明了作为美国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它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争取独立的一面旗帜,并且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8.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通常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它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从棉纺织业发明织布机、纺纱机开始,逐步发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和运输行业等部门也广泛使用大机器,至18世纪80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工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也是“蒸汽时代”的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随后,美、法、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在19世纪内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9. 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 (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 (1871—1890)。出身容克贵族,天性狂妄。曾受过良好教育。1847年步入政界。首相任内,推行强权统治,实施“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即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故有“铁血首相”之称。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受封公爵,出任帝国宰相。参与镇压巴黎公社,1878年颁布 《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对外推行“大陆政策”,以图称霸欧洲,1890年被帝国第二代皇帝威廉二世解职。

10. 美国内战:是美国建国后经济逐渐发展,在政治上,奴隶制问题成为美国两党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时两大争论焦点,经济上美国北部地区的工业资本主义与南方种植园主经济之间的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战争之初,北方军队连连失利,战争局面愈发胶着,林肯政府相继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法令,稳定住了战争的局面,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解放了黑奴,消灭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11. 圈地运动: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

12. 倒幕运动:德川幕府末期资产阶级化得中下级武士联合资产阶级打倒幕府的政治运动。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入侵日本阶级矛盾加剧。中下级武士和日本资产阶级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改革,于是在人民群众运动推动下,掀起了倒幕运动。1866年萨摩和长州两藩倒幕派结成倒幕同盟,决心以武力讨幕。在萨摩、长州两藩的影响下,全国倒幕势力逐渐联合。1867年,萨摩、长州、安艺三藩倒幕派武士定下举兵倒幕之约,并开始向京都集结。德川庆喜为了缓兵,奏请“奉还大政”。公历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制和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一切权力重归天皇。接着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戊辰战争。1868年1月,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政府军和幕府军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大败幕府军。政府军乘胜追击,德川庆喜被迫投降。统治日本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3. 明治维新:1868——1873年日本史上的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中期,日本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国内封建统治危机深重。1868—1873年间,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称“明治维新”。这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但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致使日本走上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道路。

14. 拿破仑法典: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15. 巴黎公社: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国巴黎被困,由于多年以来的贫富分化加之食物短缺,军队围困引起人民的不满,因此在法国国内导致了工人阶级建立政权运动的早产。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组成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反对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剥削压迫,最终因力量薄弱,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与德国的联合绞杀,以失败告终。由于巴黎公社受战争爆发的随机性影响较大,因此无法强行附会其运动所贯彻的指导思想,但巴黎公社所代表的工人阶级追求平等、共和的美好愿望,与敢于尝试实践的斗争精神,对于后世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表率。

16. 沙俄农奴制改革:1861年3月3日,沙皇正式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了农民有人身自由,地方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在交付大量赎金的条件下可以从地主那里领得一份土地。从19世纪中叶起,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封建农奴制的俄国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服毒自杀。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内外交困的形势,决定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时,农民起义的浪潮日益高涨,沙皇不得不加快制定出废除农奴制草案。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力、市场和资金,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过程中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17.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战时期,林肯政府所颁布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文件。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