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 下载本文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

1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导描述的是工资率变化时劳动的需求量将如何变化。

2如右图所示,企业要素选择的初始状态为A点,即在工资率为W1,资本价格为r,总成本为C1,产量为Q1,选择L1的劳动投入(和K1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

3下面我们考虑当劳动的价格变得更低时,企业将如何选择劳动的投入量:当工资率由W1变为W2时,企业的等成本线以纵轴上的点为圆心向右上方旋转至C/W2点,此时企业将在E点选择L2的劳动投入(和K2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所以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工资率由W1变低为W2后,劳动力的使用量是如何变成了L2。当劳动力的价格由W1变为W2时,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替代效应,简单地说,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使用量由L1变为L2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二)(三)

二.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1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

2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W。

3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就是将企业的收益函数R=R(Q(L))对劳动求一阶导数::MRPL=dr/dL=(dR/dQ)·(dQ/dL)= MR·MPL 4而MR·MP(L)=W就决定了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产品需求函数(MR曲线形状不变)和企业生产函数(MPL曲线形状不变)下,这个式子确定了劳动力价格W和劳动需求的对应关系,即给定一个工资率W就有惟一个最优的劳动使用量与之对应,即:卖方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 5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推导过程如下:W↓→L↑→Q↑→MR↓W↓→L↑→ MPL↓ 三. 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1如右图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根据劳动需求曲线的定义,我们知道(L0 ,W0 )即为买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2劳动供给曲线改变时,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也跟着改变,所以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 3但我们从图中可能看出,买方垄断企业与竞争性企业相比,使用了较少的劳动,给出了较低的工资。 四.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1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2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对特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受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以及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的影响。理论预期:第一,在保持所有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低;第二,在该商品为正常品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第三,当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的时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五)

五.利用家庭生产模型画图推导个人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

1家庭生产决策的目标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或者说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家庭生产决策的均衡点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点,此时两条线的斜率相等。

2等产量线的斜率dG/dT=等成本线的斜率WT/P/T,即:dG/dT=W/P,由于MVG=dU/dG,MVT=dU/dT,所以,dG/dT=W/P也可以写成MVT/W=MVG/P,这与刚才的结论是一样的。 3家庭模型无法给出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六.带钉的社会福利计划是怎样影响劳动供给动机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劳动供给

1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第二,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这样,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产生了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2结论: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3政策措施:由于每个人的效用曲线是不一样的,那么制订政策时,类似这样的社会福利应该定在多高的水平上呢?实际上,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时候,总是将非工作补帖定确定为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并附以必要的管理措施,如工伤保险一般为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二,同要还必须提供医院的证明,甚至到法院听证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享受工伤补帖。失业补帖通常为工资的一半,而且有领求津帖的时间限止。

(六)(七)(八)

七.教育的信号功能

1文凭的信号功能:如果企业主认为那些善于学习、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那么员工接收的教育年限可以起到这种甄别的作用。

2图中,员工选择的原则是: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时为最佳。对于教育成本为C、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对于教育成本为C/2、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e*的时候差距最大。所以,只有教育成本为C/2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的教育。 八.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

普通培训:1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2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1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2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九.非法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观点1:非法流动或移民挤占了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观点2:非法流动或移民从事的工作,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因而不会挤占他们的工作机会。但是,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简单化了,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斜率。

2、科学理解潮流流动与移民对劳动市场的影响1)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挤占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升到W1,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逐外国人增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是同比例增加的。

(2)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在短缺。

3、移民的经济影响: (1)移民侵害部分当地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但因素得出侵害全体本地人利益的结论是错误的(2)“廉价”劳动的流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3)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 (4)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因劳动力的流入而受益。

(九)(十)

十.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效率工资理论的核心观点: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作效率,工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反而可能下降。2目的和要求:通过高的工资,达到了高的生产率,即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工资)相等的提升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获得了效率的提升。3效率工资理论的成立依据

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见下面的偷懒模型)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在发展中国家,高工资之所以产生率是因为营养问题。4效率工资的适应性:在员工与企业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才会有效

十一.个人偏见模型是怎样的,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建立在个人偏见基础上的模型一般都假设雇主、顾客或是雇员存在“偏好型口味”,也就是说,他们偏向于不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这种模型首先假设存在一种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的单个厂商被看成是“工资接受者”;然后,再来分析这些偏好口味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1雇主歧视: a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所采取的形式可能是雇主不愿与某类雇员成员发生联系,表现为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也可能表现为职业隔离。 b.在此种模型下,即便所有人的实际生产率是相同的,雇主仍然假定他们所偏好的一类雇员有更高的生产率,而其他人的生产率在雇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主观上的印象,雇主的偏见越深, 实际生产率被打折扣的幅度越大。 c.非歧视性雇主在雇用劳动力成员时,会将雇用水平一直扩大到使得他们的边际产品等于他们的工资的那一点上,而歧视性雇主则在到达那一点之前就停止了。因此,歧视性雇主为了坚持他们的偏见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利润。 d.雇主歧视似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有歧视性的企业会比那些没有歧视性的企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2雇客歧视:a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更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而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b顾客歧视将会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出现,至少是那些与顾客有较高程度接触的职业种群中情况会是这样。c在存在顾客歧视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职业中,属于不同非偏好群体中的成员在工资报酬被降低的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它取决于顾客对于每一群体成员的偏好程度。

3雇员歧视: a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b企业可能要去适应这些工人的歧视性偏好。雇员歧视的存在对于雇主来说可能是成本很高的,但是要想摆脱它们的成本也同样是很高的。 c适合雇员歧视的方法之一是在隔离的前提下进行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