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学案
现代文阅读类型透视
一、词语理解型
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结合具体的语境,了解重要词语的语境义。 A、内语境:上下文。
例1、“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三句中的“一切” 。 例2、“这个人比阿Q还阿Q” 。
B、外语境:背景材料及文章核心。“(司马迁)他觉得已经身废(未用“败”)名裂,要抒发胸中郁结,只有这一条道路。”
2、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把握指代义。
3、对带有比喻性(或借代)的隐含义要表里参透、瞻前顾后作推断。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提示】 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指以下几种语句: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答题方略】
研究句子结构;注意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注意句中关键词语;关注上下文的阐释句;还要注意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例1:我敢大胆地说:他(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例1: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
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例2: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对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的态度是?(允许/不允许/摸棱两可/没法确定 )
【高考回放】 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命题区间】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答案:
(1)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表面) (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手法) (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肯定了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主旨)
三、筛选整合型
据要求对信息的搜寻、辨别、摘选和对信息进行转换、组合、概括的过程 。 【答题方略】
1.认真审题,确定范围。
2.借助标志,分清层次:抓住关键性词语,如关联词语、表顺序词语、指代性词语、注意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3.归纳综合,重组输出。
例1、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此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个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
【答案】
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例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抱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分析】开头两句总写了人的童年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乡土;最后一句总结了童年的乡土情结对人的一生的影响;中间四句就是童年烙印的具体表现。是答案所在,要回答的是“哪些烙印”,答案是一组名词性短语。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寻找关键词,并注意字数的限制。经过整合,得出答案:
【答案】 1.父母亲族的爱;2.家乡的山水草木;3.悲欢离合的家史; 4.邻里乡情。
【高考回放】 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节词概括故宫的建筑意境。
【语段信息】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温馨提示】 故宫的“庞大”和“以气势取胜”,可概括为雄伟(雄壮、雄浑……),“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可概括为威严(庄严、森严……),而方形的空间造型和“以红(砖红、土红而不是火红、鲜红)为重”的颜色应整合成厚重(凝重)。
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 及解答模式 一、布局谋篇类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