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分章节知识点梳理 下载本文

名师总结 精品知识点

海峡 亚洲和非洲 南美洲和北美洲 亚洲和北美洲 欧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建造围海大坝等) 。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会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如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 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熟记六大板块名称及相对位置(课本42页图2.22):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名师总结 精品知识点

5、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例如:

(1)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断升高 (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

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发生张裂运动,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课本45——68页)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名师总结 精品知识点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 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 有风羽(尾)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 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气温日变化: 气温的变化 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课本53)

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名师总结 精品知识点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纬度因素 (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因素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因素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 0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1.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第一步: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看最低月平均气温判断温度带) 第二步: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课本66页图3.9 A图)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

南北纬30°~40°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如课本63页图3.25 )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的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典型)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雨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月降水量最多超过6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都很少),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