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专业建设报告 下载本文

实施科学发展,正确处理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内涵与外延,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实现学院改革发展与师生切身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建设和谐校园。

2.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思想。护理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充实内涵、凝练特色、提升水平、增强实力。从有利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出发,加强内涵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新的优势。

3.坚持特色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工作中,注重凝练“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双面向”特色,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以特色树人、以特色塑造人、以特色吸引人,在特色中凸现学院的品牌和地位,提升专业的形象,扩大品牌效应。

4.坚持创新发展的办学思想。大力开展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适应能力。通过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创新,探索一条有利于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建设目标:

围绕建设国内高水平护理学“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长远目标,进一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和国内竞争能力的学术创新团队、科学管理团队,彰显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优势和特色,加强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通过今后五年的建设,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办学实力强、具有一定

学术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学科。

1.办学规模:根据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三年内在校生达到1200人;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规模达到15人。 2.学科专业建设 将护理学建设成省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确保将护理技能教学培训中心建设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建成省级护理统计学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3.师资队伍:五年内,使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达到8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争取引进、培养硕士10人以上,博士5人,实现青年教师硕士化。选派5-10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攻读硕、博士学位。引进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2~3人,打造学术创新团队2个,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2人,校级名师2-3人。

4.科学研究:五年内力争获得省级教学、科研项目3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2项,教学成果奖1-2项。SCI、EI、ISTP收录论文10篇以上,承办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2次。 5.课程与教材建设:新建省级精品课程3-5门,校级精品课程7-8门,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力争国家规划教材主编1-2人,出版专著5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优化学科团队,高中搭配,学科梯队趋于合理 加强学科带头人的

选拔和培养。采取“引进、培养、锻炼、提高”等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安排青年教师到本科院校、医院进修培训,提高实践能力,积累临床经验,选送部分教师去海外或国内高水平大学研修学习,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使我院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有较大的改善,形成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育理念适应护理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学、科研团队。

2.加强教风建设,严谨笃学、修德育人

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创建敬业、奉献、严谨、自律的教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全体教师真正做到符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形成“严谨笃学、修德育人”的良好教风,有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在学生中有威信,在同行内被认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科研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在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高水平、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凝炼科研方向,形成稳定的研究领域,创出特色,形成优势。集中优势力量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努力提升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依托护理

统计实验中心,加强对老年护理研究室、社区护理研究室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引进、培养和调整,为研究室配备高水平的专兼职科研人员和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将二个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并将其建设成为有明确研究方向,承担省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的校级重点实验室。争取每年申报2-3项省级科研项目,并力争在护理学领域国家级科研立项和省级科技成果奖申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加强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

按照本科院校护理专业设置标准,根据我院实际,以护理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快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多功能开放性护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护理技能平台、临床护理技能平台、社区护理人文平台和护理研究统计平台等四个模块的建设,提高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性能力,在省内普通高校中起到实验教学示范的作用。到2018年,力争建成护理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组织编写护理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材。与职业护士考试接轨,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考核,初步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加强实验项目微机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稳定现有的实习基地,不断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网络建设。加强实习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及院校之间的协作,做到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抓好护理专业实习改革试点,逐步完善实习前技能操作培训、实习中考核及实习管理制度。

(四)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护理教学改革 1.完善教学制度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体系。利用QQ群、BBS、E-mail等网络载体,推进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全院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健全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有效地发挥教学督导职能作用。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确保教学工作平稳运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护理质量工程和课程建设

进一步加强护理本科教育,成立护理学特色专业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督导组,扎实推进“护理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在认真做好省级精品课程社区护理学和妇产科护理学建设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其他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护理院校的交流,开拓创新,推进我院护理主干课程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课程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突出护理特色,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力争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成果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3.深化护理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适应护理工作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狠抓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围绕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把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专业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