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层条件:找平层已做完隐蔽工程验收,平整、干燥,含水率不得大于9%,含水率可用以下简单测法:用一块131 m的油毡,平铺在找平层表面上,静置3-4小时后翻起,如覆盖油毡的基层表面和周围相同(无明显水印),则可认为含水率符合要求;管根、阴阳角等部位做成50 mm的小圆弧;雨水口处按设计坡度值计算后再低10-20 mm,以保证局部无积水。
(3)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卷材的配套基层处理剂,薄厚一致,干燥4小时以后,均匀涂刷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4)复杂部位附加层:管根、阴阳角等防水薄弱部位事先作好附加层,进行局部增强处理。
(5)涂刷配套的基层胶粘剂,胶粘剂待基本不沾手时即可铺设卷材。
(6)铺设卷材:卷材铺设方向应由标高低处向高处铺设,先铺设排水集中的檐口部位,卷材的配置应顺长方向配置,并使卷材长向与流水坡度垂直,卷材的搭接应顺流水方向。
5.5.4室内有防水要求的部位防水施工:
(1)在施工前将基底清理干净,尤其是阴阳角处、管根处等部位不得有尖锐杂物存在。
(2)找平层在转角处要抹成小圆角。地面向地漏处排水坡度应 2%,以地漏边向外50 mm处排水坡度为3-5%,不得局部积水。
(3)与找平层相连接的管件、卫生器具、地漏、排水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收头圆滑,用密封膏嵌固之后才能进行防水层施工。
(4)小管必须做套管,先做管根防水,用建筑密封膏封严,再做地面防水层与管根密封膏搭接一体。四周涂起300 mm高与立墙部分水平接好。
(5)在地漏、管道根、阴阳角等易漏水的薄弱部位做补强附加处理。
(6)涂膜涂刷施工时要严格掌握好分层涂刷的时间,并做到前后两层涂刷的方向要垂直,每层涂刷的厚度要均匀一致,并保证总厚度不小于1.5 mm。
(7)卫生间面积小,光线不足,通风不好,应设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各工种交叉作业要配合好,具体施工时要有成品保护措施。
(8)防水层作完后,蓄水24小时无渗漏后再做面层。
5.6土方开挖及回填
5.6.1土方开挖
1、施工方法
(1)机械化 开挖应根据工程规模、土质情况、地下水位高低、施工设备条件、进度要求等合理选用挖土机械,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节省费用,加速工程进度。一般深度不大的方面积基坑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和自卸汽车运土。
(2)反铲挖掘机作业常采用沟端开挖和沟测开挖两种方法。当开挖深度超过最大挖深时,可采取分层开挖。运土汽车布置于反铲的一侧,以减少回转角度,提高生产率。对于较大面积的基坑开挖,反铲可做之字形移动。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再配以人工开挖修坡、找平。在基坑纵向两端设有道路出入口,汽车开行单向行驶。用本法开挖基坑,可一次挖到设计标高,一次成型。
21
(3)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应预留一层200mm厚用人工清底找平,从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2、成品保护
(1)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测量控制定位柱、轴线桩、水准基桩,防止被挖土和运土机械设备碰撞、行驶破坏。
(2)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定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 (3)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防止地基、边坡超挖。 3、施工注意事项
(1)机械化挖土应绘详细的土方开挖图,规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部各层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避免混乱,造成超挖、乱挖,应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
(2)做好地面排水措施,以拉阻附近地面的地表水,防止流入场地和基坑内,扰动地基。
(3)基坑(槽)开挖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施工,应预留一层200-300mm以上土层,在进行下道工序前挖去,以避免基底土遭受扰动,降低承载力。
5.6.2土方回填
1、施工操作工艺
(1)填土前应检验其土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或为砂土)时,则应预先洒水滋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各种压实机具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含水量和压实遍数有关,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度,应按设计要求经实验确定。
(2)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夯(压)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而定。一般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实的作用深度,应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最少。通常应进行现场夯(压)实试验确定。
(3)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回填高差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将墙挤歪。
(4)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已填好的土层如遇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上层回填;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于填土应当天压实。
(5)雨期基坑(槽)的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期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使基土遭到破坏。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
(6)冬期填方,要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冰块和淤泥。对室内基坑(槽)的回填土,不得采用冻土块。填方宜连续进行,逐层压实,以免地基土或已填的土受冻。冬期填方高度应增加1.5%-3.0%的预留下陷量。
2、成品保护
(1)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损坏或下沉。
22
(2)基础的混凝土,砂浆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回填土受到损坏时,方可进行回填。 (3)基坑(槽)回填应分层对称进行,防止一侧回填造成两侧压力不平衡,使基础变形或倾倒。
(4)夜间作业,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照明,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防止铺填超厚和挤坏基础。
(5)已完填土应将表面压实,做成一定坡向或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坑(槽)浸泡地基。
3、安全措施
(1)基坑(槽)回填前,应检查坑(槽)壁有塌方迹象,下坑(槽)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
(2)在填土夯实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边坡土的变化,对坑(槽)有松土掉落或塌方的危险时,应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槽)边上不得堆放重物。
(3)坑(槽)及室内回填,用车辆运土时,应对跳板、便桥进行检查,以保证交通道路畅通安全。车与车的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m。车辆上均应装设制动闸。
4、施工注意事项
(1)对有密度要求的填方,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定夯实后的干密度,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措施。
(2)严格选用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不同的土建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可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3)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严禁汽车直接向基坑(槽)中倒土,并应禁止用浇水、水撼方法使土下沉,代替夯实。
(4)室内部位的回填土,应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实沉降变化,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雨天不宜进行回填施工,必须回填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砂土填料,周围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
5.7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脚手架分为外脚手架和内脚手架。内脚手架包括结构施工满堂红碗扣脚手支撑和装修用脚手架。
双排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搭设
5.7.1双排脚手架的构造:
1、脚手架的搭设几何尺寸: 采用Φ4833.5的钢管搭设 排距:1 m; 柱距:1.5 m; 步距:1.2 m; 内立杆距墙200mm。
连墙件:选用刚性连墙件,水平距离为4.0 m,垂直距离随楼层标高;在框架部位结构施工时预埋钢管,脚手架搭设到此位置时,与预埋钢管相连接;剪力墙部位利用穿墙螺栓孔,用螺栓进行拉结。
2、脚手架基础:考虑到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并在地下室外墙防水完成后才能进行回填
23
土施工,为给回填土提供施工空间,南、西、北侧大部分架子搭设在采光井上,没有采光井的部位,采取架子架空搭设在工字钢上(在剪力墙部位预埋铁件,焊接钢牛腿后支撑工字钢)。东侧及两斜角采用挑架架空。
3、脚手架的搭设:
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4、注意事项:立杆接长时,接头应交错布置,相邻接头不得在同步、同跨内,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0 mm;连墙件设置在主节点附近;脚手架外侧立面沿全高和全长设置剪刀撑;横向支撑:两端设置,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横向支撑沿高度方向呈之字布置。
5.8砌筑工程
5.8.1施工准备:
(1)砌筑前一天将砌块和结构相接的部位洒水湿润,保证砌体粘结牢固;
(2)穿墙管线及时预留到位;
(3)每隔500 mm预留 6拉结筋。
(4)墙体根部先砌好两层实心砖,高度为踢脚板高度。
(5)剪力墙、柱上按500 mm水平标高控制线弹出砌块层数,灰缝厚度预先计算,相应的部位弹出门窗洞口尺寸线,并在楼板上标出窗口边线。
5.8.2施工工艺:
一、基础墙体砌筑 1、砖浇水
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合状态的砖砌墙;冬期砖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2、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不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3-5min。
3、砌砖墙
(1)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2)排砖撂底: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留破活,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选砖:砌外墙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或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24
(4)盘角: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疑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挂线:砌筑365墙必须挂双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240墙时,可采用挂外手单线(视砖外观质量要求情况,如果质量好要求高也可挂双线,提高砌砖质量)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砌砖: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眼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砌筑砂浆要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完,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
(7)留槎:砖混结构施工缝一般留在构造柱处。一般情况下,砖墙上不留直槎。如果不能留斜槎时,可留直槎,但必须砌成凸槎,并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一根φ6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1000mm,末端加90。弯钩。
(8)预埋木砖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1.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防腐材料一般用沥清油。
预埋木砖的另一种方法:按照砖的大小尺寸制作砂浆块,制作时将木砖预埋好,达到强度后,按部位要求砌在洞口处。砂浆强度等级为M10。
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留置,不得错放、漏放。
(9)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砼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座长度必须一致。
(10)框架柱做法:在框架柱连接处必须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高度方向为五皮砖,并且是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按构造要求放置。
(11)每层承重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下面和挑檐应是整砖丁砌层。 二、砌块砌筑
1、墙体放线、砌块浇水→制备砂浆→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校正→竖缝灌砂浆→勒缝
2、墙体放线: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第一皮砌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
3、拌制砌筑砂浆:现场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合砂浆,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 4、砂浆配合比比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砂及掺合料±5%。 5、砂浆的抽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工作班每台搅拌机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2)每一楼层的每一分项工程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3)每一楼层或250m砌体中同强度等级和品种的砂浆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4)每组6块,砂浆材料配比变动时,应重新制作试块。 6、搅拌机投料顺序:砂→水泥→掺合物→水
7、砌块排列:按砌块排列图在砌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