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叠合板 下载本文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

适用范围:、

1、适用于环境类别为1级,屋面叠合板用底板(不适用于阳台、厨房、卫生间)

2、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设计或者抗震设防烈度在6~8度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

3、本图集适用于剪力墙厚度200mm,其他墙厚可以参考使用。 材料要求:

1、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底板钢筋及钢筋桁架的上弦、下弦钢筋采用HRB400钢筋,钢筋桁架腹板钢筋采用HPB300钢筋 叠合板规格及编号:

1、底板厚度为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为70mm、80mm、90mm三种。

2、底板的标志宽度、标志跨度(mm)表1~表4 表1双向板底板宽度

标志宽度 边板实际宽度 中板实际宽度 1200 960 900 1500 1260 1200 1800 1560 1500 2000 1760 1700 2400 2160 2100 表2双向板底板跨度

标志跨度 实际跨度 标志跨度 实际跨度 3000 2820 4800 4620 3300 3120 5100 4920 3600 3420 5400 5220 3900 3720 5700 5520 4200 4020 6000 5820 4500 4320

表3单向板底板宽度

标志宽度 实际宽度 1200 1200 1500 1500 1800 1800 2000 2000 2400 2400 表4单向板底板跨度

标志跨度 实际跨度 2700 2520 3000 2820 3300 3120 3600 3420 3900 3720 4200 4020

双向叠合板编号:DBSA-BC-EeFf-GH

DBS双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 A:拼装位置1是边板,2是中板。

B:底板厚度cm。C: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cm。 Ee:底板标志跨度dm。Ff:底板标志宽度dm。

G:底板跨度方向配筋代号。H:底板宽度方向配筋代号。 表5底板跨度、宽度方向钢筋代号组合表

跨度方向配筋 宽度方向配筋 ¢8@200 11 ¢8@150 21 22 ¢10@200 31 32 ¢10@150 41 42 43 ¢8@200 ¢8@150 ¢8@100 例DBS1-67-3620-31。双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拼装位置底板, 底板厚度60mm,叠合层厚度70mm,底板标志跨度3600mm,底板标志宽度2000mm,

底板跨度方向配筋¢10@200,底板宽度方向配筋¢8@200。

单向叠合板编号:DBD BC-EeFf-G DBD单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

B:底板厚度cm。C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cm。 Ee:底板标志跨度dm。Ff:底板标志宽度dm。 G:底板跨度方向配筋代号 表6单向叠合板用底板钢筋代号表 代号 1 2 ¢8@150 3 ¢10@200 4 ¢10@150 受力(跨度)钢筋¢8@200 规格及间距 分布钢筋规格¢8@200 及间距

¢6@200 ¢6@200 ¢6@200 例DBD67-3620-2 单向受力叠合板用底板,底板厚度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70mm,底板标志跨度3600mm,底板标志宽度2000mm,底板跨度方向配筋¢8@150,分布钢筋为¢6@200 钢筋桁架规格及代号:表7钢筋桁架规格及代号

桁架规格代号 A80 A90 A100 B80 B90 B100 上弦钢筋公下弦钢筋公腹杆钢筋公桁架设计高称直径(mm) 称直径(mm) 称直径(mm) 度(mm) 8 8 8 10 10 10 8 8 8 8 8 8 6 6 6 6 6 6 80 90 100 80 90 100 桁架每米理论重量(kg/m) 1.76 1.79 1.82 1.93 2.01 2.04 公称是汉语词语,是指统一公认的称呼,机器性能、图纸尺寸等的规格或标准,也可指产品合乎法规的准确公正的名称标识。

钢筋桁架的制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钢筋桁架放置于底板钢筋的上层,下弦钢筋与底板钢筋绑扎连接; 2、钢筋桁架应由专用焊接机械制造,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的焊接采用电阻点焊;

3、钢筋桁架焊点的抗剪力应不小于腹杆钢筋规定屈服力的0.6倍; 4、钢筋桁架的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桁架偏差允许值

检查项目 设计长度 设计高度 设计宽度 上弦焊点间距 允许偏差 ±5mm ±3mm ±5mm ±2.5mm 0 -2mm ±4.0% 伸出长度 理论重量

选用方法:

1、应对叠合板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根据板厚和配筋进行底板的选型,绘制底板平面布置图,并另行绘制楼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顶面配筋图。

2、当选用本图集的底板并按要求制作与施工时,可不进行脱模、吊装、运输、堆放、安装环节施工验算。

3、单向板底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可在任意位置拼接;双向板底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接缝位置宜布置在叠合板次要受力方向上或者受力较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