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指导书 下载本文

入平原后形成无尾河,河水漫流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植被以芦苇群落为主。其中有两个国际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即扎龙湿地和向海湿地。 (2)两个湿地保护区的共同特点:

①地貌都为湖河相容冲积地貌,河道都不明显; ②湿地中分布有众多泡沼,土地盐渍比较普遍;

③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并栖息了许多水禽,包括珍稀濒危动物,如丹顶鹤; ④水生植被丰富,鱼类种类繁多;⑤低洼地的草甸和草甸草原,分布有大量的草本植物,如丰美的羊草,是当地居民放牧的地区。其中向海保护区所特有的是沙丘榆林景观。

4.2.2保护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湿地污染日益严重,湿地丧失和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使湿地供水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湖泊面积萎缩和数量减少,这是我国湿地面临的最大威胁。湿地污染日益严重,已有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危害,湿地污染不仅造成了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再加上部门协调难、法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不足等,使得我国湿地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法律体系,国家林业局呼吁,应制定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确定湿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1)扎龙:

①水资源问题,最近十年这里经历了两次干旱周期,湿地的水位已下降了1米,由于中上游水库太多,靠乌裕尔河补给不行,有点类似于黄河断流,所以可以补给嫩江水,但是水现在也是作为一种商品,经济上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南边的大庆东北边的齐齐哈尔,许多大型工程扎龙分割成井字型,扎龙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湿地退化的恶劣形势。人口的增长,“再造北大荒”,首先就是开湿地,进行农田扩张,还有一些人在保护区内打鸟,这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来制止。

③水资源的缺乏,加之人为的破坏,芦苇退化严重,许多苇塘变成了旱塘,部分

沼泽干枯,地面龟裂,鱼类也随之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丹顶鹤及其他水禽也不得不迁徙。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就在我们结束实地考察后不久,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了一场持续数十天的火灾,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小的破坏。 (2)向海:

①气候甚为干燥,对湿度保持不利。年降水量只有404 mm,而年蒸发量却达1 890mm。 ②土壤为风沙土,土地疏松,风沙的流动使土地沙漠化严重

③人为活动破坏:不合理垦荒耕作和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严重,发生盐碱化。 4.2.3

解决方案

(1)扎龙:

① 禁止狩猎;建立鹤类繁殖饲养站;规定5-6月为禁渔期;留出一部分芦苇沼泽不收割芦苇;

②做好防火防灾工作。

③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推广“稻--苇--鱼”的复合农业生态模式。

④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黑龙江已开始实施应急调水工程,利用湿地上游的江东灌区

47

和翁海排水干沟调水直接进入湿地核心区。

嫩江水日前已被引到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嫩江中部引嫩工程设施将江水已引入扎龙湿地核心区。扎龙实施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工程,将改善鹤类等珍稀水禽的生存环境,逐步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有力地推动扎龙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据了解,扎龙湿地应急供水工程将于2002年5月完成,届时可确保每年为扎龙湿地补水1亿立方米。此次补水是扎龙湿地应急供水工程完成前的临时性补水措施,计划补水3500万立方米。这次补水将有效缓解今年湿地的缺水状况,维持现有湿地面积130万平方公里不再萎缩减少。 (2)向海:

①保护湿地的同时开发。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水禽湿地景观和以蒙古黄榆为主的天然次生林沙丘景观;适度发展农牧业和加工业,按路线开发旅游。

②区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建设\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建设。 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芦苇不宜大量收割,考虑经济用途时要保证一定面积的芦苇的正常生长。

④ 实施引水工程,引霍林河水入向海水库,可缓解枯洪两期水量失衡。

总的说来,两个湿地保护区所共有的首要任务便是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并减少人为 的破坏,从而保护湿地、以及湿地植被、野生动物等。

4.3旅游开发

4.3.1长白山

长白山已是一个较成熟的旅游开发区,交通发达,配套设施齐全,物产丰富(人参、龙胆、鹿茸、红景天等),自然景观吸引人(天池、长白瀑布、温泉等)。除了吸引国内的短途游客外,市场与韩国接近,韩国经济发展快,本地又是朝鲜族自治州,吸引了不少韩国游客。

但长白山旅游区也存在不少问题。80年代初,地方政

长白山盘山公路

府在长白山北坡搞旅游开发,为了兴建上山公路和宾馆、饭

店、浴池和其它服务性设施,毁掉了大片珍贵的高山苔原和岳桦林。长白山是东亚地区唯一有高山苔原分布的山地,有珍贵的高山苔原植物330多种。

目前,长白山北坡的高山苔原由于旅游业的开发而遭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许多地段水土流失,基岩裸露。 游人和汽车司机任意扩大旅游范围,高山苔原成为了停车场。红景天、草苁蓉(不老草)、手掌参、刺五加、高山罂粟和牛皮

修筑盘山公路对高 山苔原带的破坏

杜鹃等几十种稀有的长白山高山植物受到威胁。游人年复一年的采挖践

对长白山地的随意开采

踏,造成药用植物和花卉植物数量锐减,并导致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温泉瓶耳小草灭绝。虽说有规定游人不得采

48

摘山上的植物,但偌大的山区管理不易。 就我们所见,在实习过程中没有见到管理者的踪

影。与日俱增的汽车尾气和垃圾也给长白山带来了污染,在沿盘山公路而上时,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你无法感受到山间清新的空气。 修筑公路对苔原带的破坏

4.3.2五大连池火山

五大连池火山的近代喷发还造就了火山堰塞湖和熔岩台地“翻花石海”的美丽风光,产生了很多让人浮想联翩的熔岩微地貌。在熔岩台地上还相继发现了多眼矿泉,当地人称为“药泉”,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含气矿泉水。火山喷发散布出来的火山灰也使得周围的土地异常的肥沃。另外还有独特的温泊奇观等等。但是,这样一个在全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来旅游的人却还不是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与其他几个相邻的景区相比,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⑴五大连池在全国是少有的,但在东北却少有特色。火山口、浮石,长白山也有。湖水,跟天池可比吗,跟镜泊湖可比吗?熔岩隧道,熔岩微地貌,镜泊湖也有。而且长白山还有山地垂直变化景观,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还有作为朝鲜族圣山的文化意义。东北的火山遗迹景观密度太大,五大连池的自身特点不突出。

⑵东北的整个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东北的人口数量都还不足以提供大量的旅游人群。当然大连到沈阳一线最好,其次吉林,黑龙江最差,这种经济上的原因也影响了游客的数量。那为什么去西藏旅游的那么多?因为那里是世界级的风景区,不可替代;而五大连池如果拿到国际上就没有什么特别了,即便是长白山,也有富士山等众多的日本活火山与它竞争。所以五大连池的潜在客源主要是中国人自己,和较近的俄罗斯人及韩国人。我们看见在长白山,其大部分的旅客都是韩国人。因为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其人均GDP相当高,韩国人经济基础雄厚,思游的人当然很多,这就为长白山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另外再有前面说的文化因素,加上韩国和中国在文化上的相近,外交上的友好,以及距离不远。长白山吸引众多的韩国游客也就不稀奇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韩国游客,长白山和五大连池是差不多的。

等黑龙江大桥造好,等俄罗斯的经济稳定了,等中国这边也比较发达了,等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渐渐放下几百年来建立的不信任感之后,五大连池的春天恐怕才能来到。所以,介于以上种种原因,现在五大连池应该以保护为主,同时加强景区建设力度,从完善自身的要素出发,以求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49

后记

这本《东北地区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终于问世了,可以说它的诞生尤为不易。野外实习本是地理系的传统,作为国家理科基地的学生,我们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一共进行了三次,而这次东北之行是其中唯一跨地带性的综合野外实习。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们深知野外工作这一环节对于培养未来的地理科学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又从实践中得出经验的良机。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次机会,除了长期带领学生实习的老师的指导帮助外,我们也做了不少资料准备工作。但是我们发现,既结合理论、又注重操作和实例的实习指导书,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并不多见。于是我们合力编撰出这部小册子,既是保存我们自己的收获,也想为东北地区作点宣传、提点建议,还希望能给同行们和后来者提供资料、给予帮助。

这本书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东北之行早已结束,也算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考察,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学习尚才开始,大家拿出各自的笔记、照片,又分头查找了不少资料,一方面想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一方面也想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汇总、写出报告的实际操作过程,了解和熟悉科研工作的方法。我们豪情万丈、干劲十足,但是工作进度的艰难缓慢让我们体会到原来科学上的任何结果都是如此的严谨和不易,最终能完成还要感谢我们的带队老师,当地的指导老师余国营博士和英秀梅老师,提供参考资料的先行者和所有曾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仿佛又旧地重游了东北大地。的确,如果没有东北之行,我们决不会相信油绿的庄稼及其下肥沃的黑土地,真能够一眼望不见边;如果我们没有东北之行,我们决不会理解连绵的兴安岭的真正意义,那里有汽车飞驶一整夜都开不出的山谷;如果我们没有东北之行,我们决不会知道广袤的森林到底有多幽深,那是长白山上的小径;如果我们没有东北之行,没有一路上的风风雨雨、甜酸苦辣,我们学生和老师决不会有今天这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如果我们没有东北之行,我们决不会如此的爱自己、爱他人、爱东北,爱我们美丽伟大的祖国。

当然,一路上我们对东北的现状也有忧虑和不满。五大连池的水位下降、污水排入,小兴安岭林场的病虫害,科尔沁草原的沙化,扎龙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长白山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旅游开发,大连海环境的不堪,还有一路上不时的限水、停水,而这一切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恶化。作为中国经济重镇的东北,经济和人文现状也不尤乐观,改革开放后城市乡村缺乏足够的活力与南方沿海一拼,同时传统文化和多民族特色也有衰弱迹象。我们不禁要问,东北在改革前不惜以破坏环境、出卖资源来支援国家建设,而今天却陷入了资源耗竭、环境退化、经济发展无力、社会停滞不前的泥沼,路在何方?

正是这让人又爱又痛的东北大地,让我们这群尚在求学的青年觉得自己学识力量的鄙浅,让我们不由得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们和有兴趣的人也去东北考察,也来关注东北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不敢奢望这本小册子能成为指南,但我们只求我们的努力能有助于后来者更好地了解那片美丽的土地,我们期盼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书、更多的行动,溶入关注东北、关注中国地理环境保护的事业!

这本小册子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我们的观察可能有很多纰漏,我们的描述可能也有些浅薄,我们的观点可能还有很多不妥,我们的行文也还可能不够规范,恳请专家和后来者不吝赐教。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99级基地班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