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定社会的阶级、政党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即( D )。

A.道德理想B.职业理想 C.生活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2.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是( C )。 A 养子女对其生父母

B 没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对继父母 C 非婚生子女对其生父母 D 离异之配偶

3.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的,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的表彰的爱国科学家是( A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梁守磐 D.金先仲

4.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 A.社会性监督B.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B

5.下列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有( ) A.取保候审 B.监视居住 C.传唤D.拘役 ABC

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包括协调( )。 A、自我身心的关系 B、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E、利己主义关系

7.( B )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A 总经理 B 董事长 C 股东大会召集人 D 公司财务负责人

8.下列对仪容修饰的说法中有误的项是( D ) A.头发要适时梳理、不能有头皮屑

B.女服务人员不留披肩发、染发选择和黑色比较接近的颜色 C.男性服务人员每天都要剔净胡须(特殊的宗教信仰者除外)

D.“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是有统一制服的服务人员、也可以穿着体现个性美的服装

9.大学生活特点表现在( ABCD )

A.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C.大学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D.大学有浓厚的成才氛围

10.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不包括( D ) A、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B、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C、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D、重视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我

11.2005年11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 A ) AC

BD

12.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几个坚持( ABCD )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13.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有( CD )。 A 重视调解在解决一般纠纷中的作用 B 注重成文法 C 法即是刑

D 轻视诉讼和权利观念淡薄

14.人民法院调解民事案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BD )。 A 自愿原则 B 合法原则

C 公平原则 D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15.甲答应赠与乙1000元人民币,以资助乙读书,乙时年12岁。甲在给乙600元后,另400元迟迟未给乙,乙认为甲已答应赠与1000元,遂要求甲赠与另400元。对此,

( A )。

A 甲可以撤销另400元的赠与

B 甲应当再支付乙400元,否则即构成违约

C 因乙未成年,故赠与合同无效,乙应当返还甲600元 D 乙接受甲赠与的600元需征得乙的监护人同意才能有效

16.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是( D )。 A.热爱祖国 B.德才兼备

C.全面发展 D.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

17.从根本上而言,真正能吸引的人,使人的人际关系得到发展的因素是( )D A.智力因素 B.性格因素 C.外貌因素 D.人格因素

18.共同犯罪是指( )

A.二人以上犯罪 B.共同故意犯罪 C.共同过失犯罪 D.集团犯罪

19.“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20.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A、经济基础的形成 B、社会舆论的形成 C、社会关系的形成 D、风俗习惯的形成

21.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个人自我修养的启示有( ) A、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改正 B、要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 C、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D、与人同行时不要做任何坏事

22.我国的法律体系由若干法律部门所组成。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经济法法律部门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