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小题1】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朱熹) 【小题2】独怜幽草涧边生,。(《滁州西涧》(韦应物) 【小题3】 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小题4】,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小题5】山回路转不见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小题6】共看明月应垂泪 ,。《望月有感》(白居易)
【小题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2.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小题1】 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小题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小题4】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小题5】 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小题6】 __________,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小题7】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小题8】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小题9】 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小题10】 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1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小题12】亲小人,远贤臣, 。(《出师表》)
【小题13】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__________, 。” 表达了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
1.为何会发生群体性灾难事故?
①2014年10月17日,韩国一女子团体在街头演出时,因通风口坍塌发生群体性灾难事故,导致16人死亡10人重伤。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最终导致6名小学生死亡。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除了悲痛,更应该有所反思,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故,避免发生更多悲剧。
②一般群体性灾难事故是由人们的恐慌造成的。这种恐慌按照恐慌类型来分通常有三大类:进入型恐慌、逃出型恐慌、扰流型恐慌。
③在各种踩踏事故中,最常见的是进入型恐慌。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目标可能不大,比如。“重庆家乐福踩踏事件”中的免费食用油、“宁夏北大寺踩踏事故”中免费分发的油香饼。当大家都关注一个目标时,人群密度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危险的程度,这时候一声大喊、一人摔倒、一句谣言,都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人群的踩踏。
④逃出型恐慌也是常见的恐慌类型。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逃出是为了避免灾难。这种灾难可能是实实在在的,比如火灾或地震;也可能是不存在的,比如谣言。
⑤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恐慌是扰流型恐慌。“扰”是指外来刺激,“流”是指人群状态。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之所以失败,就是典型的扰流型恐慌导致。他们既没有进攻,也没有溃败,仅仅是因为在后撤过程中,人心涣散、心怀恐惧、谣言纷起、沟通不良,就导致号称百万的军队被8万人打败。
⑥群体灾难学的本质,就在于避免恐慌。如果大家原地不动,踩踏就可以避免。有时候外在的危险基本不存在或不是那么紧迫,令我们恐慌的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和逃生心态。
⑦那么,假设我们就处在人群当中,出现了问题,当如何避免踩踏呢?首先,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周围的出口,随时准备就近逃生,而不是原路返回;尽可能靠墙站立,而不是随波逐流。其次,要注意避免进入人群高度密集的区域,能让就让,能躲就躲。再次,发现踩踏的先兆,立即高声呼救,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最后,避免对人群带来扰动,比如发出怪叫,或者做出突然弯腰系鞋带等不符合人流趋势的行为。
⑧很多所谓的逃生常识要求当事人采取某种姿势对抗踩踏,实际上这是值得商榷的。有研究证明,在模拟的恐慌条件下,只需要5人拥挤就能产生3430牛顿的作用力,个人的抵抗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最好的自救就是大声报警,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从外围来解困。
⑨对付群体性灾难,我们应相信理智,而不是蛮力;应及时报警,而不是对抗性自救;应重预防,而不是补救。如果大家都能有主动的预防性的态度,群体踩踏事件是可以避免的。(麻庭光/文,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有删改) 【小题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小题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2.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
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小题1】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2分)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1.陈涉世家(节选)(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会天大雨()(2)等死() (3)得鱼腹中书()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不当立而“立”,这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的社会矛盾。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C.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
2.宋仁宗忍饿(9分) 宋仁宗一日晨兴①,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②闻禁中③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④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 ② 比:最近 ③禁中:皇宫里。④逐:每。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诚恐自此逐夜宰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宋仁宗一日晨兴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C.以备非时供应 前人之述备矣D.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