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教学设计思路基本合理,但应从“三维目标”的实现加以完善、补充,另注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
??老师:
1. 教学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对话,播放录音,观看录像片断、图片等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2. 教学方式较传统化,特别是课堂的语言氛围有待改进(教师汉语较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有待加强(应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还有过早 归考点内容;
3. 本节课使用了较先进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但效果并不比其它教学效果明显(多媒体、语音室),能否算整合课?
??老师:
1. 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2. 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 3. 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4. 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老师:
1.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亲身”体验);
3. 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轻松(教师的表情亲近感)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4. 体会:利用例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及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
??老师:
31 / 37
1. 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 能拓宽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 能创设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4. 教学设计较传统,虽然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等技能,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5. 教学的艺术性有待加强(如讲课的“激情”)。
??老师:
1. 教学设计思路总体上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探究实验及“活动”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2. 教学语言需进一步简炼,节奏感需进一步增强,课堂把握能力、组织能力需进一步重炼。
??老师:
1. 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能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能自然介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并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4. 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5. 建议:注意语速、节奏以及过渡性语言(数学的逻辑);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 6. 课堂容量较大; 7. 注意板书;
8. 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
??老师:
1. 能利用课件展示示意图、实验过程进行直观教学,较好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
2. 能利用点拔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
3. 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系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能与考纲中
32 / 37
的考点紧密联系,针对性较强; 4. 建议: ①板书;
②引导学生做笔记; ③教学节奏感的控制(“激情”); ④注意答案播放时机的控制;
⑤多“靠近”学生,加强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
1. 授课“激情”不足,节奏感不强,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2. 教学方式较传统,应利用例引发同学思考、讨论,活跃同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老师:
1.能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习理解课文打开“方便之门”;
2.能利用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应留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引发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设计思路尚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过渡语言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来展现教学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注意板书,并教会学生如何做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
1.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课堂教学实施较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2. 本节课最大特点就是以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注意过程体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讨论氛围,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课堂模式,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3. 倘若更好把握语言的节奏、情感,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性,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老师: A.好的方面:
33 / 37
开课娓娓导入,给学生以平静而实在感。
朗读时,能注意指导方法,给学生以方向感,平静和谐而有效。 能因材施教,译注课文落实到位,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效率高。 B.建议方面:
课堂容量不宜过大,否则,课堂结尾收场匆匆,时间安排就会给人感觉有点“败笔”了。
??老师: A.好的方面:
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思路清晰;
从考试内容设计讲来,灵活传授写作知识,重点突出,透彻而明了。 授课过程时刻注意对知识点和方法的指导。 B.建议方面:
1.加强朗读,欣赏美文要从朗读抓起。②板书不能乱。③要有周全计划,不要前紧后松。
??老师: A.好的方面:
1.语言教态好,板书字体美。 2.教师激情满怀,感染学生。
3.能抓住要点导知课文,整体阅读讲得不错。 B.建议方面:
1.要细致设计知识点,不要跳跃式大跨度讲课,否则,学生预习不足,有离开文本的意味。2.课堂教学要避免全是教师评点,应多让学生讲。 3.要力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感悟课文。
三、教研论评式: A.
1.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和谐才能高效。 什么叫“和谐”?有一种解释很有意思。“和”就是“禾”加“口”,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就是“ 言 ”加“皆”,意思是人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这样的环境就是自由的、宽松的、相互信任的、相互支
34 / 37
持的、相互关爱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谈得上和谐高效。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教学,功夫在教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何体现和学生的亲和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2.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老师是“导”不是“演”,常见有的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激情飞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这种老师其实是在“演”,而不在“导”,这种课学生可能喜欢,也有一定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从何而来?,显然这种课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导演”的角色,而不是“演员”的角色。曲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的就是“导演”的角色,在老师的精心调度下,所有学生时时刻刻扮演着“演员”的角色,学生读、写、说、思,环环相扣,忙而不乱,都有自己的事可做。
这里涉及一个老师如何“导”的问题。我认为,一堂课,老师要导的好,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好,问题难了,学生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空耗时间不说,学生的积极性也消磨没了;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即出,缺乏思维空间,起不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作用。就象猴子摘桃子,桃树高了,猴子跳几次够不到,就会心灰意冷地离开;桃树矮了,猴子不用跳就够着桃子了,长期以往,猴子就变懒了,其飞腾挪跃、敏捷的能力也无从谈起了。例子不一定恰当,但道理是相通的。 B.
1.教学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实际,精而准
2.自始至终教者都是紧抓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来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上把握了诗歌的教学的特点,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读促讲,以学生自主交流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地避免了繁琐的讲解。本节课在读上,老师有很好的铺垫和层次。由初读(扫清生字词障碍、质疑)-------再读(自主学习,动笔批注,)------品读(交流汇报、解析诗句、发散思维)------读生活(联系生活)。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认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主交流教学,情境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探讨欲望。
3.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点燃学生思想上的火花
35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