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校本教研模式概述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例研究”校本教研模式概述

作者:陈武惠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5期

【摘要】课例研究是一种集培训、观察、合作研究等多种专业发展模式于一体的研究形式,由于其搭建起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达成了教师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过程,已经被证实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例研究” 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26-02 一、课例研究的概念

课例研究是研究团队以具体的一节课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共同设计课、观察课、评课、重新设计课等一系列活动,集中解决某一类问题,在活动中教师专业得到成长的教研活动。

二、课例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教育学者把眼光投身在各国课例研究的现状上,并研究分析他们已取得的结果,对于国内教师实施的课例研究,更多的是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解,缺乏实地跟踪考擦和长期研究。其次,从一线教师发表的论文来看,对课例研究的理解还是有些模糊,而且对课例研究也是浅尝辄止,容易把课例研究当成一般的研究课来对待,只是模仿其流程,没有发挥其内在本质的原理,难以感受到其真实效果。 三、课例研究操作流程 (1)确定执教老师和上课内容

年轻教师精力旺盛,也更迫切需要发展专业能力,所以执教任务大多安排给年轻老师。一线教师做研究,要尽可能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所以确定上课教师后,由执教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和上课进度确定教学内容,执教教师确定上课内容后,执教老师先进行备课,得到教学设计。

(2)备课组研讨

年轻老师经验不足,为了提升研究课的质量,要求备课组老师参与研究,利用备课组会议(学校应设有统一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比如本校数学集体备课时间是每周二上午第四节课,不会占用其它教学时间)给予修改意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上课、观课

观课是课例研究非常重要的途径,研究团队成员按各自的习惯从记录课堂中发生的各个情节,收集所需的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问题的研究,这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法。课堂观察能够发现、诊断、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课堂观察是整个课例研究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线老师习以为常的事情,观察过程能收集一手材料,为下一环节的评课和反思提供原始依据,也是进一步进行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 (4)评课1

评课阶段由教研组长主持,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但是要保证平等的对话。而为了珍惜有限的时间,确保评课的效率,教研组长要适时引导团队成员评课的方向,尽量做到不重复,不讲客套话。各观课老师根据自己的观课记录,再现了课堂环节,每个老师在不同方面都提出宝贵意见,在整个评课活动中,科组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敞开心扉、知无不言。 (5)修改教学设计

研究团队从各个方面提供了很多建议,大到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细到过渡性语言严谨性和流畅性的斟酌,师生的互动交往,课堂气氛的调动等,分析全面,保证了研讨的质量,给执教老师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空间,执教老师综合各方意见,把他们融合到教学改进中去,重新修改教学设计,得到教学设计Ⅲ。 (6)换班上课、观课

由于每个老师一般都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修改教学设计后,第二天换另一个班上课,科组老师尽量调换课时参加观课。第二次观课主要记录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实施效果。 (7)评课2

由于经过前面两轮的修改,存在问题一般不多,听课教师提出前后效果的对比情况,是更好还是不如之前的效果,都有可能,因为换了一个班级,学情变了。通过对比,观课老师把其它有待解决的细节问题提供给执教老师,作为进一步反思及撰写研究报告之用。 (8)撰写报告

通过一系列活动下来,不管是执教老师还是观课老师,对本节课的掌握已经是相当熟悉了,所以虽然是一个老师上课,成长的却是一个研究团队。特别是对于执教老师,在自己不断思考和吸收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的过程中,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的关注、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都有了很多的感触,对课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角度也有很大的进步,把有关意见再次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得到更加优秀的教学设计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课例研究可以把研究和培训紧密结合,把教师的研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专题研讨提升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发展,也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参与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策略以及个人态度和价值观也在不断成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是一种很好的行动研究范式。课例研究不但增强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时改进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积累了丰富的学科资源,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学校的教学质量将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