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WORD格式.可编辑

作业1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所谓实践,就是精神见之于行动。写作作为人的一种主体精神的创造活动,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实践作为人的认识的基础,既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既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所在。认识与实践的这种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既是认识主体,同时也是实践主体。正因为如此,写作主体同时也是写作实践的主体。

认识:1)生活实践是确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的途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性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正因为如此,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包含读者因素和阅读环节在内的一种人类精神交流活动。正是因为写作的交流性对写作的这种本质规定,决定了作者与读者不仅具有写作的主体性质,而且是可以彼此转化或融合。

认识:1)生活实践是确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的途径。 三、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技术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四、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的唯一途径。

五、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

技术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第三个材料是议论,也可以说是名人名言,用雨果的话,点出主题,“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最后,点明文章的每一个材料都精心组织的,没有多余的、枝蔓的东西,对表达思想起到了非常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够举一反三,积极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甚至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3)材料要有可读性。材料的可读性主要指由材料的鲜活生动所产生的使读者“一见钟情”的吸引。

提炼文本思想有以下几条基本途径:

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文本思想的提炼,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如果掌握的材料残缺,会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出现错误。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我们在提炼文本思想时,要善于由现象探寻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探寻较为深刻以至更为深刻的本质,由现实追寻历史,由结果追问原因,由表面原因追问深

技术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刻原因以至产生原因的原因。如此尽量发挥自己的思维潜力,在自己的学识积累和思辨能力范围内,穷理极义,在逐层深入的推求与追问过程中,达到对事物尽可能深刻的认识。

3)在对多中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同样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提炼文本的思想时,应该尽可能发生多地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材料并获得多样性的结论,然后在次基础上,进行比较、选择,舍弃那些一般的、缺乏新意的认识,提炼出某种角度独特、见解新颖的认识。

作业2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序”主要是指什么?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序”指的是文本的结构安排问题.结构安排要做到“言之有序”,是由写作及接受活动中思维与表达所使用的基本工具,语言所具有的线性特征决定的。因此,结构安排必须遵循写作的交流性质所要求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它包括层次与段落、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二、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与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

答:我认为,此观点我同意。就一般写作而言,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地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即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而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完整匀称;2)结构

技术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安排应该做到周严缜密;3)结构安排应该做到错综变化。

三、文本结构的安排涉及诸多环节,对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予以具体阐述。 答:文章结构安排的几个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层次与段落 2)过渡与照应 3)开头与结尾

层次,也称结构段、意义段,它是指文本内容各主要部分的划分和表达次序的安排。段落,就是自然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

层次与段落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层次安排的不可或缺性;二是层次安排的不可调换性。对段落的划分还要符合两条基本要求:单一而完整;长短要适度。 四、层次和段落是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答:以“我”对小女孩妇女从同情到关心再到惋惜的情感变化为顺序来安排层次,作者对父女两每次不同的变化,都是直接围绕全文的思想我”为父女俩末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其中有部分插叙: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阅读19世纪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短篇小说《智利地震》,谈谈你对小说结构艺术手法的感受和思考。

答:小说的主要特点:第一,小说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第二,小说要描写具体、真实的环境;第三,小说要塑造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智利地震》,让读者从头至尾会笼罩在当时浓浓的封建宗教的乌云中:小说主人公荷塞发与家庭教师相恋未婚先孕,被教会判处死刑。突然袭来的大地震让她

技术资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