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政府作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在总体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受制于多方面原因,出现了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这种不平衡的加剧会对国家整体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文章从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的角度,总结政府为解决区域教育发展差异问题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政府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区域教育;政府作用
[作者简介]李思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天津,300387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1-0049-0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比较而言,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加上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与此同时,地区差距拉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更值得人们注意和深思的是经济背后透露出来的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上的差距。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现实条件下,由于这些经济社
会以及教育发展的起点不一致,而导致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是难以消除的。而且,绝对的均衡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差异的过分扩大势必会影响国家的整体教育发展水平,进而可能会威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区域教育发展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及其影响
(一)区域教育发展现状――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教育事业总体上发展迅速。然而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受到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投入的状况。2006年,东部11省市教育经费合计达到4824万元,中部8省总计为2059万元,而西部12省市区总计却只有1787万元。教育经费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巨大差异。目前,东部一些地区和某些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却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除此以外,政府和教育机构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规划制定以及教育管理等过程中的不合理,也间接导致了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二)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看,区域间的教育发展差异对国家整体教育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方面看,适度的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可以激发欠发达地区提升本地区教育水平的积极性,形成比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从消极的方面看,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过度的不平衡势必会造成区域间文化水平和人力资源的不平衡。发展到特别严重的状况时甚至有可能会引发政治、社会和民族危机,威胁社会稳定。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这种不平衡的加剧可能造成的危害具体表现为: 1 引发区域教育利益冲突,不利于国家整体教育的发展
各个区域教育发展都是由其自身的区域教育利益推动的,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本区域内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实现自己区域教育的利益,争取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上的最大投入,争取最有力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等成为了彼此竞争的重点。问题在于.各个区域教育都是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资源是统一的并且总量是有限的。于是,各个区域在追求各自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导致了区域教育利益受损。另外,这种矛盾还会通过某种中介反映在其他的方面,从而引起间接的冲突,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