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全套知识点整理 下载本文

改变后材料的质量不变,叫成型加工工艺。有折弯、压制等方法,如石膏雕像制作、钢筋栅栏。 [3]、浇铸及模塑加工工艺:利用浇铸模具成型来生产产品的方法。金属、陶瓷、塑料、玻璃、石膏、蜡等都适合采用浇铸或注塑的方法。如塑料相框、蜡烛、石膏像、古代的青铜器等。 (2)、零部件装配工艺

[1]、零部件装配工艺概念: 将两件以上的零部件暂或永久的结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常用的装配方法有粘接、焊接、榫接、钉接、铆接、螺接等。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如:门与门框的连接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如:榫接、胶接、焊接

(3)、表面涂饰工艺:是指在工件表面施以保护性或装饰性处理的加工方法。如木材表面涂油漆、贴木皮、贴塑料皮处理;汽车表面防锈和喷漆处理;陶瓷表面上釉处理。[表面刷光工序]:准备(清除毛刺和铁屑)→粗处理(用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细处理(用精细级金刚砂纸打磨)

3.认识一些加工的工具。(技术与设计1,p122-p125)

[锯割]:操作要领: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3.锯程要长,4.推拉要有节奏 (P123)

[锉削]:操作要领: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衡而不上下摆动。

二、模型和原型的制作 1、模型与原型概念

[1]、原型:通常是样品,有时也是最终的产品。它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产品。如设计一款新型的汽车时通常要制作出一辆汽车的原型,以评估该款汽车的安全性、美观性、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可维护性等。

[2]、模型: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资金、材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制作出原型,只能使用仿真材料和精密的加工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工制作出尺寸精确、材质逼真的模型。

第五章 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一、设计的交流

1、设计交流的意义:通过交流可以改进设计中的不中之处;消除设计中存在的隐患;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可以将自己的设计变成产品服务社会。

2、设计交流的方式:文本、图纸、表格、设计模型、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计算机演示、网页等都是设计交流中的常用交流方式。 3、设计师和用户的交流:

[1]、产品说明的重要性:设计师通常不能和用户直接交流,只有通过用户手册和产品说明书向用户传递信息,因此生产商必须为用户提供用户手册或说明书,以防止用户由于产品信息缺乏而导致利益受损。

[2]、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编写内容:(适当了解)

技术与设计 二

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一、认识结构 1、结构的概念:

结构是可以承受一定 应力 的物体形态,结构可以抵抗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6 / 12

(作用在结构和构件上的五种力的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拉力

压力

弯曲力

剪切力

扭曲力

构件:椅面、椅背、椅腿和横档是椅子的组成部分。任何结构都是由许多部件和零件所组成的,在工程中称这些部件或零件为构件。

变形:在外力作用下,结构会发生几何形状的改变,构件的形状和大小也会有改变,这些改变在工程上称为变形。

2、结构的分类:

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自身承受外力,主要是压力。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通过组成框架的条状物来承受外力,既可承受拉力,也可以承受压力。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通过外壳传递力和承受外力,当外壳顶部受力,能将力均匀扩散。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二、探究结构 1、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就叫做结构的稳定性。如三边确定的三角形构成稳定的几何结构。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支撑面积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密切相关。也就是必须做到:结构的几何形状科学合理、结构的支撑面积越大越好、结构的重心越低越好。 3、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内力:结构的强度是通过构件和材料实现的,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此时构件内部各质点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叫作内力。构件受的外力越大,内力就越大,以维持构件的内力和外力的平衡。 强度:在工程技术中不允许构件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被破坏,要求构件和材料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强度。

应力:构件单位面积所受的内力叫做应力。

在设计中,常用应力的大小来表示强度,应力越大,强度越大;应力越小,强度越小

横截面积 应力 = 内力 对应的公式→

N σ = A 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叫帕,符号是Pa,一般使用MPa;内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横截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符号是M。

2

2、经典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c —— 技术角度与 文化角度两个角度进行。

7 / 12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流程与设计

一、了解流程 1、流程的含义:

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包含环节(步骤)与时序(时间顺序)。

2、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

工作流程是反映要完成一件事情、一项任务而要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工作或活动的全过程。

邮寄包裹的工作流程:取包裹单—>购买标准包装箱—>包装密封—>填写包裹单—>交寄—>收好回执单; 工艺流程是反映了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过一系列加工环节,顺序进行生产或制造某种产品的全过程。

蔡伦造纸工艺流程:收集原料—>水浸—>剁碎—>水洗—>浸入草木灰水中—>加热蒸煮—>漂洗—>捣碎形成纸浆—>用纸模捞取纸浆—>滤水晾干成纸; 二、流程的组成和描述 1、流程的基本组成

任何流程都包括具体的环节和时序的关系。

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例:买票→ 候车→检票→上车。)

⑵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流程设计的步骤: 1、设计的目的

2、分析流程的各种因素,确定流程的环节和时序 3、模拟或测试流程的运行情况并修改和调整 4、写出说明书 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图):a 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方框流程图是指采用预先约定的几何图形和符号来表示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关系(时序)。方框流程图的符号如下所示:

环节

流程图的绘制是指在已经确定了流程的环节和时序后,利用预先约定的流程图的几何图形和符号绘制出来的。

检测点和决策点

开始和停止

时序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b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

8 / 12

等。 2、流程优化的内容:b 1工期优化:例——书本P55(制作台灯的工期优化) ○

2工艺优化:例——书本P55(法兰加工工艺优化) ○

3成本优化:例——书本P56(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 ○

4技术优化:例——书本P57(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 ○

5质量优化:例——书本P58(洗衣流程的优化) ○

注:工期优化目的是为了缩短加工时间。主要手段是在不改变工艺的条件下,将某些环节的串行改为并行。

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一、认 识 系 统 1、系统的含义:

系统:系统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

(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系统最主要的功能)

例如:不属于构成鞋架作为系统的条件是(b )

A.、鞋架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B、鞋架应具有合理的外形 C、鞋架具有摆放鞋子的功能 D、组成鞋架的各要素相互联系

系统和子系统:系统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任何系统都是由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各具功能,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如人体系统是由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分泌系统、骨骼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元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单位。 系统的分类:

按照系统组成元素的性质: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按照系统的组成元素存在的形态:实体系统、概念系统 按照系统的运动状态:动态系统、静态系统 按照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子系统和元素:子系统可以层层分解成元素。元素与子系统是相对而言的。如肺是组成人体呼吸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组成人体的元素。 2、系统的分类:

1)、按照系统组成元素的性质:自然、人工、复合系统。2)、按照系统组成元素的存在形态:实体、概念。3)、按照系统的运动状态:动态、静态。4)、按照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开放、封闭。

9 / 12

二、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2)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例如: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实现和人体的整体功能。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例如:汽车的速度和耗油量。

(4)层次性:系统各个层次具有独自的功能,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例如:人体的功能、自然环境的综合治理。

(5)环境适应性: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变色龙的改变颜色、雷鸟的羽毛。

2、系统分析及其一般步骤: (1)什么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系统思想和分析方法的结合。系统分析研究的对象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基本的步骤和原则。 系统分析的原则:

整体性:先分析整体,在分析局部,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科学性:有严格的工作步骤。例如:水稻一年三季合算还是一年两季合算:简单的说,一年如果三季的,每季亩产300斤,而一年如果种两季的,每季亩产500斤,明显还是一年两季更加合算,也就是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

综合性: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补课顾此失彼,因小失大。例如:工业生产既要产量高,又要质量好,成本低。

第四单元 控制与设计

一、了 解 控 制 1、控制的含义: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

控制的手段

按人工干预来分:人工控制、自动控制 按执行部件来分: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 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必须在人的直接干预下才能完成控制任务的系统叫手动控制系统。

控制过程不需要人的干预,就可以按期望的规律或预定的程序运行的控制系统叫自动控制系统。

2、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将控制的结果(即比较量)与反馈回来的希望值(即基准量)进行比较,并根据它们的误差及时调整控制作用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如玩游戏、空调)而不将控制的结果反馈回来影响控制作用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如抛出的纸飞机、投篮球,电风扇的控制) 二、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

1、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10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