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下载本文

《热爱生命》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①了解作者蒙田,掌握随笔的基本文体特点与风格。②了解课文的思路从而把握课文的整体思路,并且领会其语言魅力。③深刻了课文的内涵,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发。 【教学思路】:通过对预先设计的问题的回答来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通过对文中的语句理解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再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语

(配背景音乐《手牵手》)9个日夜对于常态的生活而言,只能算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但对于隔绝于井下的150多名同胞而言,没有食物,没有音讯,只有无边的黑暗和随时可能没顶而来的大水,在那里,每一分钟都是人世间最漫长的煎熬。 是什么使这一个个奇迹出现?

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生的信念,生的毅力,让这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兄弟成为光彩照人的群体。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蒙田(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 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宋的洪迈给“随笔”下定义言“意之所之,随即记录”“纵意而谈,涉笔成趣”这是我国最早给随笔下的定义,也最贴切地阐释了随笔的特点。 三、 听朗读带,正音

赋予 厚赐 惋惜 弥补 丰盈 躁动不安 枯燥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系列的小问题来对课文进行解剖)

1、《热爱生命》的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生命”对人是公平的,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呀,“光阴”呀,密不可分,但是,面对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作者深知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态度。从这入手,会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其后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接受作者的观点。

2、 不同的日子作者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对生活也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是混日子,有的人是享受日子,蒙田在文中涉及到了几种人,可以分为几类,他们对生命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糊涂人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哲人”认为生命不外乎打发,消磨,回避。(糊涂人和哲人是一类人。)“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小结: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把“哲人”、“糊涂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显示出自己的生命态度: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3、第一段讲叙的是生命的常规状态,第三段开头“不过”二字将话题转向了死亡,请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的第三段谈到死亡?

人一般都害怕死亡(举例医院),但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乐于生之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用以死衬托生命的珍贵。 4、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增加生命的分量;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板书:从两种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 我对“度日”的态度 好日子 坏日子 糊涂的“哲人”对人生的看法

从死的角度,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 :

增加生命的分量;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四、 品味语言

一滴小的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句普通的话语能够渗透深刻的哲理,这篇课文中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语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品味。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相互讨论。)

“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亡苦恼。”

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所以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相反,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五、 拓展知识

请同学们看例子,谈谈这些人热爱自己的生命吗?他们的人生值吗?

1、 1936年8月1日,鲁迅先生的体重已经下降到78.7斤,肺已经烂掉五分之四,肋膜间积

水,一直发高烧。8月7日,一个日本医生为他第一次抽出的肋膜间积水就达两百毫升,当时上海的一位欧洲肺病专家,在给他检查身体之后,十分惊异地说:“若是欧洲人,五年前就死去了。”就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鲁迅从8月1日到10月19日逝世时,共给青年作者和友人写了93封信和14篇文章,逝世前一周,他抱病参加了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逝世前三天,他为曹靖华新作的《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写了《因章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一文,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2、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对细菌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一次,有一艘轮船到波尔

多,巴斯德听说这艘船上的乘客患有黄热病,立即赶往那里。别人劝阻他:“你这样去是很危险的。”巴斯德毫不迟疑地答道:“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实验。”并说:“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说完,便义无返顾地奔向了细菌流行的船只。

3、 一位普通的自然科学研究员,他在观察一条毒蛇时,突遭它的袭击,他感到头晕,但他没

有拨打求救电话,他知道自己会死。他坐在桌前,记录着自己死前的感受。“体温升到了39.5℃”“胃疼、身体躁热、耳鸣、眼睛很疼……”“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疼痛感慢慢消失,感到软弱无力,我想大脑已经充血了。”写完这段话,他与世长辞了。他的记录为人们研究这种毒蛇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他,就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卡尔·施密特,终年65岁,他的日记仍然珍藏在博物馆里。 六、 结语

面队死时他们之所以那么从容,是因为他们有化死为生的生命秘诀,即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生命的最大价值。塞内卡尔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我们都拥有生命,它的存在与消亡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可是我们能决定他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活出最精彩的自我。 七、 配乐朗读 热爱生命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