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2004 下载本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 1.支持价格

2.成本递增行业 3.效用可能性曲线 4.三部门经济 5.非自愿失业

6.乘数—加速数模型

二、简答题(5×10分=50分)

1.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 2.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3.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4.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

5.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在短期和长期中有何不同? 三、计算题(3×10分=30分)

1.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U(X1,X2)?X1X2。 (1)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1=12,P2=10,求消费者均衡;

(2)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10,求商品1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某地农村有三个农村,共同在一小河上架设一座桥梁。建桥的总费用是桥的宽度m

2

的函数:TE=760m+5m。各村对桥的宽度需求mi与本村承担的单位(宽度)费用Ei有关,具体如下:

A村:mA?25?0.05EA B村:mB?16?0.04EB C村:mC?20?0.04EC (1)求建桥的宽度;

(2)求三村分别承担的建桥费用。

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人均储蓄率s为0.3,

21212假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四、论述题(2×20分=40分)

1.最近几年,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城市和沿海打工,造成农村中的土地荒置。试用微观经济理论解释和评价这一现象。

2.结合中国近几年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性。

参考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

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 1.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

2.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随着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长期供给价格是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还引起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成本递增行业是我们常见的行业,因而,一般而言行业的长期成本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效用可能性曲线:也可以称之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将其称为效用可能性曲线是因为,该曲线之外的点都是消费者不能达到的效用组合点,在该曲线之内的点都是消费者在既定约束下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的点,在曲线上的点则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点。将产品空间的消费契约曲线转换到效用空间便得到相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A、B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 效用可能性边界

横坐标为A的效用UA,纵坐标为B的效用UB。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A的效用只能以降低B的效用为代价。在消费契约线上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的点是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的帕累托最优点。在生产可能曲线上选择任一点都会得到一条新的消费契约曲线,进而得到一条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每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都存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的点即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点,连接所有这些帕累托最优点可以得一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这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概括了社

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

4.三部门经济:指在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里,其中只有消费者家户、企业即厂商和政府部门三个部门所形成的经济。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为: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5.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它是指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以致不足以使生产吸纳愿意工作的人而造成的失业,故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凯恩斯失业)。这种失业在经济增长放慢时上升,而在经济繁荣时下降,即它的变动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关,也称为周期性失业。

6.乘数—加速数模型:用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种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与P.萨缪尔森提出,故又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这一模型说明,投资或其他需求项目(如政府支出)的变动会通过乘数作用影响国民收入,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通过加速原理来影响投资。正是这种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使经济中形成了周期性波动。萨缪尔森用下列模型来表述这一理论。设Yt、Ct、It、Gt,分别为现期收入、现期消费、现期投资与现期政府支出。根据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现期收入等于现期消费、现期投资和现期政府支出之和:

Yt=Ct+It+Gt (1)

消费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a)和前期收入(Yt-1): Ct=a·Yt-1 (2)

投资取决于加速系数(p)和消费的变动(Ct-Ct-1): It=?(Ct-Ct-1)=a?(Yt-1-Yt-2) (3) 把(2)与(3)式代入(1)式,得出: Yt=a·Yt-1+a?(Yt-1-Yt-2)+Gt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即投资、消费与国民收入的相互影响,从而使经济形成了周期性波动。所以,如果让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就是正常的。要减缓或消除这种波动,必须由政府干预经济。

二、简答题(5×10分=50分)

1.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 答:(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