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自考本科历真题及答案—详解 下载本文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问题认定的主要有以下步骤: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3)搜寻事实依据;4)列举目的和目标;5)明确政策封套;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有国外学者认为,某种问题进入政策议程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问题达到危机状态,不能够再加以忽视,那么它将被列入议程;2)具有特殊性,代表了一个更大的问题;3)从人类利益角度来看,该问题带有情感特征,或吸引了媒体的注意;4)具有广泛的影响;5)质疑社会中的权力和合法性;6)具有时尚性。

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在认识到问题后勾勒出问题的轮廓,经研究审视提交给政府高层,即政策制定者那里,由于该问题具有前瞻性,所解决的是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影响,具备了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立即就得到关注,被政策制定人认可,从而进入了政策议程。

2011年7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C )P70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2.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A )P129

A.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3.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 B )P209

A.委员会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总统制 D.议会制

4.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公共政策功能中的( C )P154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5.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 A )P166

A.政治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公共性

6.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D )P190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评估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 7.属于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 B )P198

A.美国 B.巴西 C.加拿大 D.德国 8.在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是( C )P207

A.全体一致规则 B.简单多数规则 C.民主集中制 D.绝对多数规则 9.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英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A )P208

A.议会制 B.总统制 C.委员会制 D.首长制

10.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 B )P239

A.机构—制度模型 B.精英决策模型 C.集团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11.由于公共问题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无法依靠市场中的个人行为得到解决,因此,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 D )

A.市场决策过程 B.个人选择过程 C.非理性决策过程 D.公共选择过程

12.由一定数目的专家学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称为( A )P264

A.头脑风暴法 B.层次分析 C.多角度分析 D.类别分析 13.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 B.正式议程 C.公众议程 D.实质性议程 14.科珀等学者认为,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 B )P273

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15.在政策学习的类型中,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的学习被称为( D )P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16.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一个环节是( A )P305

A.政策论证 B.政策审议 C.政策合法化 D.政策采纳 17.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 B) P323

31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向前推进策略 B.向后推进策略 C.整合策略 D.以政策为中心的路径 18.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C )P326

A.过程模型 B.博弈模型 C.互适模型 D.系统模型 1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D )P350

A.法治原则 B.创新原则 C.民主原则 D.忠实原则 20.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 B )P365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效益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 D.政策价值评估 21.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 A )P383

A.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 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 C.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 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22.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是( C )P403

A.周期型 B.Z字形 C.学习型 D.移植型 23.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 )P411

A.实事求是原则 B.渐进调整原则 C.追踪反馈原则 D.利益整合原则 24.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的政策接续形式是( B )P417

A.线性接续 B.非线性接续 C.政策合并 D.政策部分终结

25.从知识的层面来看,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属于( B )P428

A.原理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际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DE )

A.行政法规 B.基本法律 C.人大决定 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E.部门规章 27.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 ABCDE )P191

A.地理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法治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28.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 )P288-289

A.结果 B.目标人群 C.执行机构 D.法规 E.规则 29.公共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有( ACD )P341

A.政策规定性 B.主动性 C.受动性 D.主观差异性 E.效果统一性 30.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 CDE )P371-372

A.多样化 B.系统化 C.社会公正 D.社会可持续发展 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P68-72

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

(2)政策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 (3)政策过程。

32.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P217-218

社会团体是公民社会的主体,也是公民社会利益的载体,具有非官方性、自在性、自愿性等特点。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政策信息沟通。信息原则是重要的政治资源,也是公共政策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社会团体是通过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传递、政策监督四大环节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

(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这种权威性分配也可出现失误、不当或不公,从而引起国家与社会、公民与政府的矛盾和突。

(4)角色替代。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公共权力让渡给社会团体,形成社会团体自我理和自主的权力,这样,使其能够有效地动员公民社会的资源,依靠身的力量解决一部分地方性公共政策问题。 33.简述导致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P350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具体分析起来可以佾为两大方面。 (1)主观原因。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这种缺陷表现为:有限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

(2)客观原因。一方面难以通过多变的社会现象去发现和揭示问题本质,另一方面一种社会问题可能与其他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纠缠,可能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甚至不同地方、不同国家,要使这些问题获

32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得解决,又需要许多方面和部门通力合作与统一协调,而协调各个方面或部门却又要有更多的资源消耗。 34.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P381-382

政策监控是完整的政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政策制定活动、政策执行活动、政策评估活动和政策调整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

公共政策监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监控的主体。 2)政策监控的对象。3)政策监控的目的。4)政策监控的过程。 35.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P436

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包含定义、预测、规定、描述、评估五个程序。

(1)定义。这个步骤也就是问题构建的过程,政策分析者和决策者通过对支撑问题定义的基本假设质疑,获得了有关政策问题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发现隐含的假设、判断问题成因、勾画可能的目标、综合冲突的观点,以及设计新的选择方案。

(2)预测。预测可以提供有关事件未来状态的相关知识,也就是采纳的可选方案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预测还可以检验那些看似合理的可评估的前景,指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未来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并评估不同方案的可行性。

(3)规定。规定也就是建议,它将对结果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产生与政策相关的知识。规定(建议)有助于评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程度,明确外部性和溢出量,形成选择的标准并指明政策执行的责任。

(4)描述。描述也就是监控,它提供了对先前采纳的政策的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产生有关的政策知识,并在政策执行阶段提供帮助。它有助于考察政策的接受和顺从程度,发现项目所没有考虑到的结果,识别政策执行的障碍和限制,确定政策偏离的责任归属等。(5)评估。它提供了关于有关解决或缓解问题的实际结果的信息,冒在设法发现预想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由此提供相关的知识,从而在评估阶段提供帮助。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5-265

问题的认定、界定或形成,也是问题构建的过程。问题构建往往需要构建者能运用创造性的判断力和洞察力。邓恩把问题人定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与问题感知,并不断地从元问题到实质问题、正规问题和问题情势进行逐步深入、具体的构建或界定。

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七个步骤,现简介如下: (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对观察到的情况给予初步整理和完整描述,弄清楚有哪些个体和群体与此有关,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对该问题有什么影响。(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弄清楚该问题产生和持续发展的时间;问题的发生有多大的空问范围,已造成多大影响;与哪些因素相关;发展的趋势如何。(3)搜寻事实依据。系统收集该问题的事实材料,从多种途径查阅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核实数据并将它们与已有的事实材料进行比照。(4)列举目的和目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行为者的目的予以概要陈述或目标列举,以便能够对它们进行衡量和检测。帕顿和沙维奇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可以接受取决于行动者各自的目的和目标,对某些目的或目标我们可能必须进行常识性的陈述,然后随着分析的进展加以修正,而对其他目的或目标只能进行推断。”(5)明确政策封套。所谓政策封套(Policy Envelope),指的是政策研究者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限制,即与该政策问题有关的各种力量给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设定的框框。在进行问题认定时,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须弄清楚有关政策封饔的重要线索,须确定可能影响政策的广度和深度的均衡点。“如果这些政策敏感性变量没有被包括在内,那么将无法弄清楚更高层次的政策;即使弄清了,也无法实施。”(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将匡算的结果用文字叙述或者图表展示出来,指出如果该问题获得解决,各政策相关者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要最后思考一下是否现在就必须针对该问题制定公共政策。

问题认定足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经过问题认定,有些公共问题被纳入了政府机关的政策议程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有些公共问题则被搁置,甚至有些被社会舆论炒得很热的公共问题则被认定为假问题( Pseudo-Problems)。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舆论不时地爆炒一通“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就属于人所共知的假问题。假问题一般是不会被纳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 37.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9-409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1)政策的增删。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2)政策的修正。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3)政策的更新。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

33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是:1)重新界定问题。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2)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3)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4)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实施阶段。政策调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8.案例: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被完全废止。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哪些?P418 P420

公共政策的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根据政 策终结的性质可分为完全政策终结和部分政策终结。

(2)结合本案例,分析我国农业税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P422

我国农业政策终结的原因是农业税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已无足轻重,农业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 命,故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业税条例》的决定

2012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C )1-59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 A )1-97

A.《政策科学》 B.《政治体系》 C.《政治学》 D.《公共决策》 3.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 D )1-109

A.复旦大学 B.清华大学 C.中山大学 D.北京大学 4.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40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 B )2-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 C )2-124

A.微观决策 B.中观决策 C.宏观决策 D.行政决策 7.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B )3-190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反馈系统 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 )3-208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美国 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B )6-309

A.政策设计 B.政策论证 C.政策审议 D.政策采纳 10.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C )3-207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1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B )4-235

A.西蒙 B.伊斯顿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34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1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 B )4-237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1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C )5-263

A.伦理分析法 B.假设分析法 C.多角度分析 D.边界分析法 1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B )5-250

A.社会问题 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 D.私人问题 1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 A )7-322

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1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 D )7-328

A.梅兹曼尼安 B.萨巴提尔 C.雷恩 D.巴达克 1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C )9-408

A.目标调整 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 D.关系调整 18.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C )9-392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8-360

A.多样化 B.单一化 C.简单化 D.一元化 2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 D )6-294

A.政策对话 B.政策采纳 C.政策论证 D.政策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 ACE )1-77

A.焦点团体座谈会 B.内容分析法 C.德尔菲函询法 D.二次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2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3-220-223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23.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ABCD )6-299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24.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 ABC )4-236-238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E.渐进主义模型 2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ACD )10-448

A.道德品质要求 B.决策者的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行为规范要求 E.利益集团的要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6-284

(1)实事求是 (2)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2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9-420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 (4)政策合并 (5)政策缩减 2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8-361

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的随意评论,也可以是政府领导人视察某地的即兴评说。非正式评估的缺点在于评估活动所获取的信息有限,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10-432

(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