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 教案 下载本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 》课程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990479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旅游文化 开课教师姓名:陈卫军 课程性质: 必修( ) 选修(√ ) 课程类型: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授课类型:理论课(√ ) 实验课( ) 实习课( )上机( ) 其他( ) 学时/学分:24/1.5

二、课程地位 教学对象:普通高校非旅游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专业 级 班 开课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认识旅游的文化本质和发展规律,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文化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文化保护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文化人格的塑造。 前置课程:《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中国旅游文化》 甄尽忠主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9 参考文献:《中国传统文化教程》 梁国楹主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文化概论》 王玉成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2005年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旅游活动的文化本质,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价值,掌握各种旅游文化的鉴赏方法,不断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和人文素质。 内容概要与学时分配:绪论(4学时)、旅游山水文化(4学时)、旅游聚落文化(2学时)、旅游园林文化(2学时)旅游建筑文化(4学时)、旅游宗教文化(4学时)、旅游民俗文化(2学时)、旅游饮食文化(4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揭示我国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认识我国旅游文化的精神实质,感受我国旅游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难点是对丰富的中国旅游文化知识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揭示中国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同时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实际,把每一文化门类的讲授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 教学方式:1.讲授法(√ )2.谈话法( ) 3.演示法(√ ) 4.参观法(√)5.实验法( )6.实习作业法(√) 7.练习法( ) 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90 )%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考查(其中平时成绩占40%)

--

六、具体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 绪

一、教学目的:在初步掌握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从而认识旅游和文化互相依存关系和提高旅游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征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 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 ? ? ? ?

(1)柳诒微编著.中国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

(2)向仍旦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沈祖祥主编.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甄尽忠主编.中国旅游文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余秋雨著.文化苦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七、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2.什么是旅游文化?如何理解旅游文化以及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3.如何分析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理解旅游文化的构成对从事旅游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4.文化在旅游业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

5.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 旅游山水文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山水景观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提高山水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与文化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 一、山水文化内涵 二、山水审美意识 三、山水审美形态 四、山水欣赏角度

第三节 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一、山地景观 二、水体景观 三、森林景观 四、大漠景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及鉴赏方法 难点: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识及形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中国山水文化》.陈水云.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1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七、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山水景观?

2.如何理解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

3.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