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长重知识技能培养轻自理能力培养。
笔者在家长问卷调查和与家长日常交谈中得知,家长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极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够重视。有的家长说:现在竞争激烈,孩子多学些知识技能吧;也有的家长说:现在还小,只要有两只手,长大了他自然就会做;
2、幼儿自理意识弱,绝大多数幼儿饭后不知道把桌上的饭粒捡起来,玩完玩具不会自己整理等; 3、幼儿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相当多幼儿不会自己脱衣穿衣、不能独立用餐。 (二)部分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颇有偏差。
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具体体现在: 1、忽视生活活动中蕴涵的教育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把生活活动单纯地看作是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是对身体的保育,而忽视蕴涵其中的教育因素;把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片面地看成管理手段,而忽视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活动中,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二、幼儿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国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解读”(教育部组织编写)唯一执笔者顾荣芳教授提出:幼儿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恰当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成长的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1、实践操作,感知体验法。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出在她的手指头上”,他在分析劳动、操作的过程的作用时指出:当双手借助于工具加工东西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每一瞬间,信号多次由手传到脑,再由脑传到手,手指活动越多,越精细,人的思维、智能发展越快。
如中班健康活动“我会系鞋带”,教师可根据幼儿学习的程度,先后编儿歌和顺口溜。首先,边念儿歌边操作,两个头儿,换一换,变个叉;一个头儿往下钻,拉一拉,变条船;一个圈二个圈,换一换钻一钻,变成美丽的蝴蝶结。当幼儿有点会了,则变成先打一个结,再弯两个圈,交叉绕一绕,鞋带系得牢。最后,请幼儿用自制的鞋子进行比赛,强化幼儿系鞋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游戏法
1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这一年龄特点,使枯燥的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小班幼儿叠被、穿衣、铺床等能力,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加“娃娃角”,充分让幼儿在为娃娃的服务过程中,锻炼基本的技能,我们时常发现幼儿很喜欢扮演妈妈的角色:娃娃衣服脏了,妈妈给你换衣;娃娃天气冷了,妈妈给你穿衣,穿袜,穿鞋;娃娃睡觉了,妈妈给你铺床。 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孩子们不知不觉得提高了技能,养成了习惯。 3、情境表演法。
这种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有效,例如:大班健康活动《雷响时,我不出去》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心理能力。健康活动《发生地震的时候》,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掌握地震发生后的自救方法,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二)多样的教育形式
1、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要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等。
2、健康教育融合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
例如: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使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根据这一观点,可以说,实施集体教育的幼儿园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同时就培养各种卫生行为习惯而言,首先应该对幼儿集体进行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人差异,所以,教师在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必须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比如,对某个常常尿裤子的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教他穿脱裤子的技能时多一些耐心并且多提醒他及时入厕等等。 4、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和良好心理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2